太极梅花螳螂拳“摘要一段”的捶法

  山东海阳梁学香系螳螂拳的六段摘要拳,历来被视为该系螳螂拳的精华部分。其技法的繁奥、拳势的凌厉,堪称螳螂拳的经典之作。源自梁系螳螂拳、由清末山东牟平人郝宏创立的太极梅花螳螂拳,将“六段摘要”与“四段分身八肘”同列为本门拳术的主干,是本门传人最重要的内容。郝宾大师对摘要拳的技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他撰写《摘要拳详解》一文,将六段摘要拳练习的动作和技击的体用,作了较为详细的文字表述,并将其收在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谱》中。摘要拳经郝家三代先贤的精心雕琢,其技击实用性更加突出,而其于巧柔中迸发寸力之刚的技法特性尤其鲜明,其清晰迅猛的拳势风格在螳螂拳界独树一帜。
武风武术网http://www.wfeng.net
摘要一段中的技法全面,以拳、掌、臂、肘、膝、脚等身体部位进行击敌的招式俱有。而其捶法(即拳的击法)选用得较多,以崩、直、错、圈、探、挑等击招为主,配合多种防御手法以及身法、步法的变换,构成诸多以拳击敌的技法招式,并与其他招式结合成手法密集的组合式,以增强技击效果。对这些捶法招式略作剖析,从中可领略到太极梅花螳螂拳的技招特色和实战性能。这些捶法,除“急打燕子投井”一招是用拳峰向下击打躺在地上的敌人外,均为从上、中路进击敌身的招式,而以上路者偏多。
上路捶法是以崩、圈、错、挑等击打法组成的,拳击路线有直有弧,辅以多种防御手法和步法,并相互结合或与他法结合,构成技击连续的组合式。
崩捶,是用拳背直线攻击敌脸部的捶法。如“左封右崩捶”,是用左手封采出敌从上、中路击来的手臂,同时上小登山步出右拳击敌脸。小登山式是该拳最主要的步形,前脚速重踏地,加上后脚前掌内侧擦地促拖,可助发寸力迅疾击敌,并使下盘沉稳牢固。此式在该段开头部分中,上接击敌中盘的“框手打”,下接踢敌阴部的“侧身鸳鸯脚”,构成中上下三路连续进击的组合式。后面此式与“玉环步”组合成打而跌的制敌招式。又如“左封右外崩”,是用崩捶对付身体右侧攻来的敌人,同时用提膝独立式护住下盘,上接“偷展底漏圈”,下接“双齐捶”,构成打跌并连击的组合式。
“右探捶”是崩捶的击远用法,用向前跃步加上提左步使上身前探以击打距离较远的敌脸部,着力点在拳锋,左拳贴附于右前臂内侧以加大击力。上接“鸳鸯脚”,构成下而上的连击组合式,意在追击敌后退防下而露空的脸部。而“缠鞭过耳”则是崩捶的旋滚侧击用法,进小登山步以崩捶旋击敌脸侧,易将敌击倒。上接“拗步入”,下接“侧身鸳鸯脚”,构成上下连击组合式。
圈捶,是用拳背弧线攻击敌头侧部的捶法。如“偷展底漏圈”,是用左手从右手臂下向左上采敌左手臂,同时下用跷腿勾挂敌脚后跟、上用圈捶击敌左耳部。依此打跌并用,可将敌击翻于地。此式上接打跌并用的“爬山手”以连续打跌法制敌,下接“左封右外崩”以击侧逃之敌,构成上击下挂、打跌结合的组合式。再如“下步燕子掠水”,是用勾合手法御出敌右手臂,在以右脚

  ...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