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拳动作技巧图解

  螳螂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武术流派,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的形成发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众多武术流派之长而成,仅依拳谱所载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说,可以说螳螂拳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载体,研究这种拳术对于了解明清之际的武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现在介绍螳螂拳第一段动作技巧
 

  步骤/方法:

  
 

  预备式

  
 

  动作分解:双脚并拢,脚尖朝前,直腿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成掌,掌指朝下,掌心朝里。目视前方。(图168)

  

 

  第一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左脚向前进一步,腿变左踏基步。吐胸,向前探身,右掌内螺旋,随着探身直臂向前上方摆动变钩,钩尖朝下,高与头平;同时,左掌屈肘向上摆动到右肘内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尖朝下。目视右钩顶。(图169)

  
 

  (2)探身吞胸,腰向下沉。右钩变掌,随着吞胸沉腰,直臂向前下方摆动,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与鼻平。目视右掌(图170)

  
 

  (3)向左转腰调膀,身向左侧。右掌内旋转,随着转腰直臂向左上方摆动变钩,位于身的前左侧,钩尖朝右,高与耳平。目视右钩顶。(图171)

  
 

  (4)向右转腰调膀。右钩变掌,随着转腰直臂向右前方摆动,位于身的前右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前左方,掌心朝下,高与耳平。目视右掌。(图172)

  
 

  (5)腰向右转。右掌由外旋转变为内旋转,随着转腰屈肘向左——后——上方划弧,摆动到头上后方变钩,钩尖朝前,肘尖朝右后方:同时,左掌向前上方推出,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高与眉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目视右掌。(图173)

  
 

  (6)向左转腰拧胯调膀,向前探身。右钩变掌,外旋转,随着探身向前下方劈出,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与鼻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左掌屈肘向下后方摆动,位于右小臂内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右掌。(图174)用法:用右手挑打敌方的下颏。如敌方仰头闪过,我顺势用原手打他前胸,如他又闪过,我顺势用原手打他左耳门。如他再闪过,我反手再打他右耳门。此时他如抬手招架,我顺势将他招架之手刁开,用左掌打他面门。如他再招架或闪躲,我用右手劈他中门。

  
 

  力点:打敌方的下颏和左耳门时,力点在右钩顶。打敌方的右耳门和劈敌方的中门时,力点在右掌根。打敌方的面门时,力点在左掌外沿小指一边。

  
 

  第二式动作分解

  


 

  (1)接前式,吐胸,向右转腰调膀。双掌随着转腰调膀齐动,右掌内旋转,屈肘向右后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右侧变钩,钩尖朝右前方,高与眉平,肘尖朝下,左掌屈肘向右——下——后方划弧,摆动到右肘内侧变钩,钩尖朝下,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右钩。(图175)

  
 

  (2)吞胸,向左转腰调膀。双钩变掌,随着转腰齐动,左掌内旋转,屈肘向前——上——左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左侧变钩,钩尖朝左前方,高与眉平,肘

  ...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