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练习形意拳——从丹田、虎形、鸡形

  普通人怎样发挥野兽之力?——形意拳丹田、虎形、鸡形、燕形等方面解析


形意拳实战丹田虎形鸡形燕形

  
形意拳的“龙形搜骨”打法主张发骨力,也称为肾元之力或先天之力,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关键要素——第一,腰椎、骨盆上的肌肉群能够发力,腰胯关节能够开合;第二,丹田力可以无阻畅通到身体各部位,称之为“劲路”打通。

   丹田区域的肌肉平时常常察觉不到——除非腰伤了,但是在练得一定的程度之后,你就会领略到人体最强大的力量来源于这些最僵硬的关节之上——那是本能和原始之力。据传,李仲轩老先生曾讲练拳得力丹田、较丹田,能“增二百斤力气”,这不是简单的自我暗示所能实现的。因此,形意拳借鉴虎豹猎食时的奔跑追击,以虎形、鸡形、燕形等野兽特点形成系统的招式,从而使练习者练就强如野兽的“本能之力”。

   如果您想要发挥体内的野兽之力,不妨从形意拳丹田、虎形、鸡形、燕形等方面入手。如此,在打法中,便可将健康与武术完美融合起来。

  普通人如何获得惊人的速度、力量和协调性?——形意拳中的丹田、虎形、鸡形、燕形等要素分析
形意拳以其惊人的速度、力量和协调性著称,这些优势都来源于几个关键部位的协同运动。充满这种力量,便像文人也能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形意拳鼓励发龙虎二气,其中最强的就是脊椎和腰胯。身上若有龙虎之气,这种胆色怎能不壮?

   孙禄堂先生曾说过,“形意拳不过是把周身散乱之神气收归丹田”,看似浅显的话实则蕴含着内家绝学的至理。丹田、虎形、鸡形、燕形是形意拳中的重要元素。然而,丹田发力对腹腔的内膜要求很高。在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球形腔中,需要像皮球一样具有弹性(要靠筋膜训练),像钢球一样坚固(要靠骨架的力量)。因此,形意拳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丹田开合功。

   丹田开合功训练要求从一开始就加以强化,因为它是造就全身骨节协调开合的重要功夫。没有“内合”,就不可能有“外合”,而形意拳在这方面也与其他拳法有着明显的区别。正所谓“前脚一进,后脚必跟,劲力滔滔不绝如浪行。”唯有通过丹田开合的训练,才能形成整体动作的协调存在。因此,如果想要练就惊人的速度、力量和协调性,丹田、虎形、鸡形、燕形等元素是必不可少的。

  普通人如何打好内家拳?——宋氏形意的无极桩和形意门的二十四桩浅析
如果想要练好内家拳,就必须掌握一些优良的练法。一些推手、练勾搭、翻浪力的练法都可以练习,但如果方法不得当,容易使力量集中在胳膊和腿上,很难深入内里。

   我所学习的宋氏形意是通过无极桩练习丹田开合。无极式是三大内家拳将之立为开拳第一式的重要功法。无极式看似简单,就是站着垂手,但却是三大内家拳之首。李存义、孙禄堂、薛颠等宗师级人物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无极式必须作为第一章。后人可以不按照步骤练习,但必须明确这个理念,否则就不算真正练习内家拳。

   形意门有二十四桩,其中无极桩占了两个名额,始于无极,终于无极。这并不是老一辈在凑数,而是非常有意义的。收功的无极已经和开始的无极不同,通过自然生成的浑圆桩再归于无极,这个过程比单纯地摆姿势容易得多。这种练法针对的是人身上的闭塞的关窍,练通关窍,就能掌握内家拳的真正精髓。

   总之,想要练好内家拳,必须前往掌握正确的练法。宋氏形意的无极桩和形意门的二十四桩都是很好的选择,尤其是无极桩,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较为显著的效果,无论是对身体素质的锻炼还是对内心平衡的调整。

  形意拳中内家拳的教学需要有桩的训练,这是内家拳的基本功。内家拳的精髓是“刚柔、动静、阴阳、松紧、虚实”,这些看似简单的词语涵盖了很多内涵。然而,内家拳的心法是分层次的,练习时需要逐级递进,不能一味追求高功夫。 过去形意门教拳不教桩,徒弟可以出高工夫,但是不能掌握到内在联系。而二十四桩是形意拳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系统地介绍了内家拳的精髓,是内家拳练习的重要方法。教师应该从二十四桩上开始教拳,让学生清楚内家拳的所有奥义,这样学生就能够自己练习,教授给别人。 我老师教我们练习内家拳时没有直接讲二十四桩,而是从形意或太极的起势开始。一开始,我向老师请教“鸿雁双飞”,老师慢慢地演示了一个起势,指导我双手从腿侧平举到水平位置合拢,然后在眉前下压至丹田。我感到困惑,认为“鸿雁双飞”是非常厉害的,怎么起势就像太极拳呢?老师便让我试着练习下一个步骤,我利用虎形的力量往里一扑,但老师的速度已经迅速加快,他不但吸胸拔背将我的攻势吞噬,而且还抓住我的手臂锁住我的双拳,让我不能做出任何反应。这就是马形的下力桩,同时老师还演示了双炸步,这是十面埋伏步里的一个特殊元素。形意拳中内家拳的训练要有桩的训练,一步步逐渐强化内在联系,才能真正掌握内家拳。拳击武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运动,需要掌握多种技能和心法。对于普通人来说,想学好武术,需要从基础开始学习。首先要掌握的是桩式训练,这是训练内家拳的基本功。桩式是一种特殊的站立姿势,通过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学习身体的运作和协调。 桩式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还能够带来智力上的提升。当你站在桩上时,你会感到肌肉、骨骼和关节都得到了充分的牵拉、支撑和旋转。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进行协调和补充,你会感到身体里的“水银灌注”的膨胀感,身体的觉知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桩式的训练对于武术的学习非常重要。形意拳的起势就是从桩式中变化而来的,通过桩式的训练,你可以轻松地掌握各种形意拳的招式,如虎形、鸡形、燕形、换掌等。此外,桩式的训练还能帮助你掌握内部联系,让你更好地理解武术内涵。像《易筋洗髓经》和《内功四经》的“内功篇”和“纳卦篇”等经文,都能够帮助你更好地领悟武术精髓,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心智能力。 在桩式的训练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贯通骨架。关节是骨骼之间的空隙,非常重要,可以让你更好地控制身体,使整个身体的力量得到更好的释放。掌握了桩式和贯通骨架的技能,你的武术水平和身体素质都会有大大提升。练习武术需要循序渐进,从基础开始学起。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内功的训练,特别是骨架的贯通。骨架是人体的支撑结构,它的贯通对于武术的发挥至关重要。 形意拳中强调“化枪为拳”,把握好发劲的要领,必须要通过弹性骨架的训练。骨架的弹性和坚韧性可以让你的发劲更快更猛,发挥更大的力量。脊椎是骨架中最重要的一环,经过加强训练后,可以承受更大的力量。腰胯肌肉的力量在这里得到充分地展现,成为发劲的关键。这就是所谓的“直劲”——即从脚底到头顶心,从腰到手的筋骨结构得到充分的贯通,发劲才会更准确、更快速。 在练习形意拳时,要借助于大杆的弹性,通过沾衣翻肉或者沾实始吐力等发劲技巧发挥出其最大潜力。弹性骨架的训练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地进行,从脚底到头顶、从腰到手都要进行细致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形意拳的真正威力。 一些学习者认为形意拳太过重视拳法技巧的发挥,导致频率和力道不能很好地兼顾。然而,真正要理解形意拳发劲技巧,还需要注意关节的贯通。只有关节贯通,才能实现力量在传递过程中不漏失的状态。关节的贯通可以做到冷弹脆快,实现发劲的最高境界。在练习武术时,很多人会感到气短无力,只好在胸口或丹田憋住一口气,用力去进行抡、推、搡、撞等动作。然而,这种方法并不是最有效的。 事实上,骨力在实战中的运用与兵器的使用方法相似。我们的身体就是如同十八般兵器一样,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武器。形意拳强调枪拳,太极、八卦则注重刀剑拳法,通臂、披挂则偏向于鞭子拳。我们可以借鉴不同武器的使用方式,来悟透武术的劲诀和技巧。 普通人练习武功时,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通过吐故纳新,提高发力效果。在进行动作时,也需要深入理解劲诀的含义,以达到准确、快速、瞬间的发力效果。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才能够真正掌握好技巧和劲道,将武术发挥到最高境界。 因此,只要练习的方法正确、科学,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训练,在武术中体验到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形意拳、太极拳还是八卦掌,只要掌握好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在练习过程中加强对劲道的理解,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武术实力。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