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理论知识点.doc17页

  武术理论知识点一、武术概述部分一、武术名称:春秋时期称武术,汉代称武术,清初称武术,清朝称武术。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武术”。 2、武术的概念:从狭义上讲,武术是“以武术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搏击为锻炼形式,内练外练并重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它被称为武术。从广义上讲,武术是一项包括进攻和防守的运动项目。武术的人体文化属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武术概念的表述不仅相同,而且其内涵和外延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变化。早期人类生存竞赛、狩猎、战争中的技能形式与早期武术的技术形式是同源、同构的,甚至在一定时期内相互交织。越来越明显,属于体育运动的范畴。 其内容、形式、手段的体育特色更加明显。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把它视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武术的属性:从武术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内涵属性: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4. 武术的本质属性:攻防技巧 5. 武术四击:踢、打、摔、抓 6. 武术的传统文化内涵:包含古典哲学、兵学、中医、古典美学、民俗风情、宗教等中国传统文化,并深受其影响。 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都在武术中得到体现。

   7、武术“内外兼修”的内涵:追求外在形式和内在神韵,达到形神兼备; 注重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 要求内外一致、上下相随,追求高度协调统一; 追求美德与艺术并重。 武术中所谓的“内”,就是指心、神、意、气。 所谓“外”,是指手、眼、身、步的活动。 武术练习中强调形是神外在的表现,神是形的内在本质。 8、武术分类方法:地域分类、名山大川分类、姓氏分类、技术特征分类、形式门类分类、功用分类。 9、形式和类别的分类:运动项目两种形式(常规运动和格斗运动),包括五个类别(拳击、器械、陪练、团体项目、攻防技术),概括了武术的内容。 10、功能分类:根据武术的教育和社会功能,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学校武术。 11、套路运动:以踢、打、投、抓、击、刺等攻防动作为素材,遵守攻防规则。 由动、静、快、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组成的一套完整的运动形式。主要内容包括单项训练、陪练、团体项目等。 12、格斗运动:两人以上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斗智斗勇的攻防训练形式。 现在的武术比赛主要是两人之间的对抗性活动,有散打、太极推手、短打等。 13 武术的特点:攻防俱佳,训练方法独特,练习适应性广泛。 14、武术的功能:增强体质、防身、健身、娱乐。 15、乐器分为长、短、双、软四类。 16、对打:由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动作程序进行的武术和防御性格斗套路。

  包括徒手陪练、器械陪练、徒手加器械陪练。 17、陪练分为:徒手陪练、器械陪练、徒手加器械陪练。 18、团体演练:六人以上徒手或器械团体演练。 可以改变队形和图案,并可以使用音乐伴奏。 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 20、散打: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击的动作。 21、利用摔跤、投掷等技术击败对手的竞技项目。 太极推手: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挤、抚、挤、压、挑、推、肘、靠等太极拳手法,将双手合十,相互对峙。 通过粘、连、粘、随等形式,肌肉通过感觉来判断对手的力量,然后用力量将对手推出去,从而决定胜负。 22、短兵器: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手持特殊的剑状器械,在直径16英尺的圆形场地内,使用武术的短兵器进行劈、砍、刺、砸、点等动作。 通过切割等方法决出优胜者的竞技活动。 23。 学校武术:注重武术的教育功能,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武术练习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并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激发民族精神,培养优秀品质的宗旨。 24 竞技武术:主要目的是创造优秀的运动成绩。 25、健身武术:民间流行的、“起源有序、拳理明确、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传统武术。 26、武术发掘和组织:1983年至1986年经过三年实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武术发掘和组织,发现拳种129种,起源有序,拳理清晰,风格独特,独立的系统。

   27:武术六合包括内三高和外三高。 外三关节是指:手足关节、肘膝关节、肩胯关节。 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28、武术的呼吸方法有四种:提、托、聚、沉。 29、天人合一理念: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身心的内在与外在的和谐。 体现了对事物的整体看法。 体现在武术上,要求武术练习必须符合和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达到与宇宙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完善和提高。 30、知行合一理念: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首先是个人的认识,然后指导实践。 理解和实践是统一的。 它是武术认识论的基础。 这一理论在武术中的表达是“学以致用,直观理解”。 31、反道运动:指相反的事物转化为相反的规律。 对于武术来说,表现为刚可以克柔,柔也可以克刚,强可以战胜弱,弱也可以战胜强。 武术必须遵循刚柔相济、阴阳和谐的原则。 32.中国传统哲学与武术:中国传统哲学对武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基于周易哲学的阴阳武术观、基于阴阳八卦变形概念的八卦掌、形意拳等以五行理论为基础,以太极哲学为精髓的太极拳,以孙子兵法为指导思想的武术战术。 33、武术与宗教:道教以武当武术为代表,佛教以少林武术为代表。 34、武术与传统医学:武术充分吸收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阴阳辩证观、精气神人体三宝学说。 在理论体系上,逐渐形成了内外养生、身心合一、内养性情、外练筋骨的养生思想和方法。

   35、武术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水同源,树同源。 这是由两者具有攻防技能最本质的共同特点,并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所决定的。 36、武术与传统审美思想:武术实践中强调形是神外在的表现,神是形的内在本质,做到形神兼备。 37、十二种武功:动如波,静如山,起如猿,落如鸟,立如鸡,立如松,转如轮,破如弓,轻如一叶,重如铁,快如风,慢如鹰 二、武术发展简史 第一部分:武术起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生产活动。 2. 武术是从我们古代祖先的军事战争中发展起来的。 3、商周时期出现“武术”。 周代有象、徐等学派。 射箭、赛马、武术舞蹈训练等被列为教育内容。 4、唐长安二年实行武举制度。 采用考试方式选拔武术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5、宋元时期,以民间社团为主体的民间武术活动蓬勃发展。 6、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武术流派众多。 7. 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精武“体操学校”,1910年改为“精武体育会”。 8. 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中央武术馆”,扮演对当时武术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9、1936年8月,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 中国武术队11人的表演引起轰动,展示了武术。 10、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 11、1986年,国务院批准在北京成立国家体委武术研究所。 1995年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12、1982年12月,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3、1957年,武术首次被列为全国体育比赛项目。 14、武术运动员的等级标准分为武术级、一级武士、二级武士、三级武士、武童。 15、散打 1979年3月,国家体委决定将散打列为实验项目。 16、1994年,国家体委提出“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荣耀计划”。 武术在这两个计划中都有特殊的使命。 17、1999年10月15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万人太极表演,纪念《纪念邓小平碑文》《太极好》出版20周年,庆祝中国武术协会成立40周年。 18. 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成立。 1994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正式接纳为世界体育联合会。 19、1987年,“亚洲武术联合会”在日本横滨成立。 20、2001年3月5日,在三亚海边举办的申奥“万人太极晨练”作为规模最大的晨练活动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21、1992年开始,国家体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武术之乡”评选活动,进一步促进了群众性武术活动的发展。 22、1991年10月,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中国北京举行。 23、武术于1990年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三、武术修养 一、武术理念: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

  贯穿于武术训练、武术教学、武术比赛等一系列武术社会活动的始终。 2、传统武术的伦理精神是由儒家道德、道家道家思想和佛教佛教思想组成的。 武术伦理作为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表达本质上是中华传统伦理精神在武术领域的体现。 3、武术伦理的内涵是:仁、义、理、智、信。 4、仁:它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整个道德意识。 是习武者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德行的最高境界。 它的基本含义是用博大的爱来爱每个人。 5、公义:公义是行善的基础。 义是按照“仁”行事的方法、途径和标准。 在武术伦理中,“义”可以理解为秩序和等级。 习武者的言行必须与自身的地位相称。 6、礼仪:源于人们内心的尊重和礼貌。 它是道德操守以及由此产生的待人接物的礼仪和仪表。 7 智慧:习武者有了武术情操和礼仪规范后,就有了自觉的道德意识。 它植根于人们的是非判断,其功能是认识人生、了解人伦、明辨是非、辨别善恶。 只有这样,才能“穷而不失义,成而不离道”。 8、信:“信、诚”就是诚实守信。 9、勇:武德中的“勇”既是一种道德标准,又是一种行为实践。 10 现代武术的内涵:树立理想,为国争光; 爱国爱民,见义勇为; 修身养性,遵守纪律、法律; 文明礼貌,行为端正。 11、抱拳式:源于中国传统的“少林拳抱拳式”,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并赋予新的含义。

  行礼的方法是并排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手掌,拇指弯曲; 右手握拳,左手掌心覆盖右拳表面,左手指尖及下颌,右拳眼斜向胸腔。 将双臂在胸前弯曲成圆形,肘尖稍微下垂。 手掌和拳头与胸部的距离为20-3厘米。 头要端正,身体挺直,目光注视受礼者,表情和举止要自然、大方。 12、抱拳仪式的意义:左掌代表德、智、体、美的完整教育,象征高尚的情操。 卷起手指代表不傲慢、不骄傲、不以自己为主。 正指勇练武功。 左掌覆右拳,相抱,寓意“勇不乱”、“力不犯禁”,有约束、控制武术的意思。 左掌右拳屈曲,双臂弯成圆圈,表示五大洲(一般指五大洲、四大洋),武林一家人,谦虚团结。 ,通过武术结交朋友。 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双修,虚心好学,等待老师、朋友、前辈的指点。 13. 如何鞠躬:并排站立,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掌心向内放在大腿外侧,上身向前倾斜15度。 14持刀仪式:并排站立,左手持刀,屈臂将刀举于胸前,刀刃向上; 将右手大拇指弯曲成斜立掌,将手掌贴在左手大拇指的第一个指节上,高度保持在胸部水平,双手与胸部的距离为20-30厘米,看接收者视觉上。 14、持剑式:“并肩而立,左手持剑,屈臂举起,使剑刃抵在小臂外侧,斜过胸前,与右手成掌。 15、将手掌外缘贴在左手食指根部,高于胸部水平,双手与胸部的距离为20-30厘米,目视接受者。武术仪式的运用:用于教学和训练、用于理论课、用于比赛和表演。

   16、武术器材的交接方法:器材的交接是武术外在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将装备递给对手时,刀尖、剑尖朝下。 请勿将刀或剑的尖端指向对手。 将枪或棍子递到距离地面垂直约20厘米的地方。 请勿将枪尖指向对手。 四、拳套路理论 1、长拳:我国重要拳种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组织专家全面整理了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查、花、红袍、丹口、少林等拳术。 它是近五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拳击运动。 长拳内容包括基本功、个人训练、对打套路等。 单练套路分为规定长拳和自选长拳。 “高、难、新、美是其技术发展的方向。长拳的运动特点可以概括为: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在武术中,强调出拳的速度。”长击,以快控慢,刚劲有力,以刚为主。2、长拳八要素:势、法、身法、眼法、神、力、呼吸、韵律。身、步、神、气、力、功,配合八法运用。 3、长拳基本身势要求:直头、直颈、低肩、直胸、直腰、翘臀等4、练长拳需要达到多种身法:腰部动作如蛇,看长拳有凝视和随动两种方式。5、顺序的一般要求长拳打拳用力:起腰,传肩,催肘,达手。 6、长拳踢腿的发力顺序要求:从臀部开始,伸直膝盖,到达脚部。 7、长拳的呼吸方法有:提、持、聚、沉。

  跳跃和由低到高的动作时,应采用“提法”; 做高位或低位静态动作时,应采用“持法”; 当做刚硬、清脆的主动动作时,从高位向低位移动时,应采用“下沉法”。 当这些呼吸方法随着运动群体的变化而变化时,始终保持“气应下沉”的基本要求。 8、太极拳简介:中国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 其名源于其拳法变化无穷。 因运用中国古代阴阳哲学理论和太极拳来阐释拳理而得名。 据考证,太极拳逐渐形成于明末清初。 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 第一个发射器是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亭。 太极拳的内涵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它综合吸收了明代的各种拳术,结合了古代的引导和呼吸技术,运用了古代中医的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 太极拳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众多流派,并广为流传。 特色鲜明的五家是陈、杨、吴、吴、孙。 一般来说,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敏捷的拳术。 9、太极拳的主要动作特点:轻松柔和、连贯均匀、灵活自然、协调完整。 10、太极拳训练要领:以意识引导动作; 注意放松,不要用力笨拙; 上下跟随,全身协调; 清虚实实,保持重心稳定; 自然呼吸。 11、剑法技术要求:轻灵灵动,刚柔并济,手腕灵活,神韵生动。 动作的特点是轻快自由,肢体动作敏捷,刚柔相济,富有节奏感。 12、主要剑法有:斩、斩、挂、刺、逗、点、崩。

   13、剑法技术要求:剑功扎实,剑手配合,身兵配合,刚柔并济。 动作特点:紧、劲、力、勇、快。 14、主要剑法有:劈、刺、劈、逗、包头、包脑、云、崩、挑、点、抹。 15、比赛场地:比赛在地毯上进行。 个人训练和陪练比赛场地为:长14米,宽8米。 四个侧面均标有5厘米宽的边线。 场地两条长边之间划一条长30厘米、宽5厘米的中线标志。 场地周围有至少2米宽的安全区域。 集体项目场地长16米,宽14米,四面划有5厘米宽的边缘,周围至少有1米的安全区。 从地面测量,比赛场地上方至少有8米的无障碍区域。 两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超过6米。 16、套路比赛完成时限:长拳、南拳、刀剑枪棍自选套路时间不少于1分20秒; 自选太极拳套路为3-4分钟,规定太极拳套路为5分-6分; 太极剑、团体项目3-4分; 其他项目单项练习时间不少于1分钟,陪练时间不少于50秒。 17、武术图解:用文字描述武术动作名称,讲解武术动作的详细过程、方法和要领; 用图片展示身体各部位(包括器械)的武术姿势、动作方向和动作路线。 两者结合起来称为武术图解 18 武术图解的书面描述过程一般是先描述下肢动作“步态、步法、腿法”,然后描述动作方向,最后描述动作方向。上肢的运动,最后描述眼睛注视的位置或方向。

  在特殊情况下,会写出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顺序。 19、武术图中的动作方向是以图中人的躯干为基准的,随着躯干的姿势和位置而变化。 途中,胸部前面的叫前,后面的叫后,左边的叫左,右边的叫右。 20、运动方向:在文字描述中,运动方向用东、西、南、北来表示,这是根据图中人的准备姿势的假设来确定的。 通常面向的方向比较困难,右手是西,左手是东,背是北。 运动方向不受身体姿势变化的影响,全套动作方向是固定的。 正确理解套路的往返路线和动作布局有很大帮助。 21、身体各部位动作之间的运行路线:武术插画一般用虚线或实线来表示该部位下一步动作所走的路线。 箭尾是起点,箭头是终点。 一般用虚线表示左上肢和左下肢的跑步路线,用实线表示右上肢和右下肢的跑步路线。 在一些情况下,右上肢和左下肢由实线表示,而左上肢和右下肢由虚线表示。 22。 一套完整的往返路线:武术套路由分段组成。 每个路段的往返路线通常是奇数路段向左,偶数路段向右返回原位置。 武术套路的收势一般与起势同向,位置相互靠近。 23。 马步时双脚之间的距离大约是自己双脚长度的三倍。 24。 虚拟步的重心应在后脚25上。休息时,左脚在左脚前面,右脚在右脚前面。 26、出拳力到拳面,踢腿力到脚趾,踢力到脚后跟,推掌力到掌外缘。 27、有句拳击谚语说:“如果你练拳不练腰,功夫终究不高。”

   28. 长拳动作呼吸的总要求是“气下”。 29.24 简化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的。 30、1989年,国家体委无法组织《武术散打比赛规则》,开始正式组织全国武术散打比赛。 31、八卦掌的特点是转圈、势连、形神灵活、随行变化。 它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以阴阳和八卦的概念为基础。 32、形意拳以三势为基本势,劈、崩、钻、炮、横为基本拳法,由十二种动物的动作和形象组成。 基于五元素理论。 33、出拳之力达拳背。 34、分拳是从上到下的快速出拳,双臂伸直,力达拳轮。 35、掌压是从上到下的按击,手掌朝下,手掌朝下。力量到达手掌。 36 举掌,手掌向前举起,直臂向前举起。 速度要快,力量要达到手掌。 37弓步大约是脚长的4-5倍。 38 刀手协调功能:有助于身体四指在动作中的协调; 有利于发挥刀功的威力; 它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 39. 自学武术注意事项:了解所学套路的风格和特点; 技术动作的目的和用途; master the necessary basic skills and basic movements. 40. Routine content includes: boxing, equipment, sparring and group events. 41. Leg training methods include: pressing, moving, splitting, and kicking. 42. Leg presses mainly include: front leg press, side leg press, and rear leg press. 43. Leg-moving mainly includes: forward leg-moving, side-moving leg, and rear-moving leg. 44. Kicks include straight kicks and flexion and extension kicks. 45 Straight-swinging kicks include: forward kicks, oblique kicks, side kicks, inside-and-out kicks, and out-swinging kicks. 46. ​​Flexion and extension leg techniques mainly include: leg kicks, leg kicks, and leg kicks. 47. Waist training methods: bend forward, swing the waist, rinse the waist, and lower the waist. 48. In terms of the upper limbs, three sections are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