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单快速练成李洛能形意拳的内功心法

  

李洛能形意拳内功心法

  
武功怎么练又简单又快,是形意拳极钟情的特点,兼备健身与技击。祖国武术各派,本为一家,哪怕分派各异,却同出于一源。尚云祥先生是从李洛能算起的形意学传人,他得师真传,理应用形意二字。而此拳与广为流传的拳法大相径庭,甚至有背道之处,故称其拳技为尚派形意拳为好。形意拳的入门之道,不仅要练习拳术,还需要内功心法的锤炼。在尚先生的指导下,学习形意拳,内功心法最为重要。倾听大师的教诲,精细领会内功心法,将武技发扬光大,才能达到克敌制胜,世间无敌的终极境界。


形意拳五行拳

  
尚派形意拳,以体用兼备见长,因为只有真正健康的身体才能发挥最佳技击。何谓武术?尚派认为,武者能决斗却不受制于人,而术者要严谨执行方式方法,技击原则要领。尚先生传授的形意拳不仅仅是拳法技巧,更重要的是技击的意志和心态。只要我们充分锻炼内功心法,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去追求武道终极境界,就能够真正领会形意拳的博大精深。有一位心灵手巧的江湖卖艺者,将拳术娴熟地展现于众人眼前,套路繁杂,令人眼花缭乱,拳势腾空,足踏沉重。然而,此举惹怒了尚云祥先生,他怒斥这不是真正的武术,而是对武术文化的嘲讽和无知。真正的武术,应该在实战中得到检验和验证,它是一门内功心法和技击相结合的实学,而不是为了表演而存在的虚无之物。
尚派形意拳是以桩功为基础,内劲为灵魂,步法为关键。通过自然反应和无意识的反应达到最高的技击境界,这种实学,完全摒弃了五形八卦和无极太极之说,更加没有点穴神功和发气秘籍的虚构。尚派认为,真正检验武功的唯一标准,在于实战,通过实战检验武功的有效性,并将此认为是打磨武技的不二法门。武功怎么练又简单又快?尚派形意拳中答案早已明确,那就是通过积累实战经验,并将内功心法和技击充分融合,才能够达到真正不可战胜的境界。
在尚云祥先生的传承下,尚派形意拳的套路有五行、十二行、连环、出入洞、四把、安身炮等多种。虽然很多名家论著都有详细的介绍,但仍然大同小异。面对这种情况,尚先生曾经说过:“入门先站三年桩。”(虽然现在有人改成入门先站三体式,但是,尚派认为,三体式只是劈拳的定式,应该注重鹰招及力学等基础习练)。这就是尚派形意拳的筑基之道,孜孜不倦的练习才能够使我们成为武道的真正大师。桩功是武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修炼者通向更高境界的阶梯。如果不悉心练习这一步,那么所有的武术招式都将变成毫无用处的花架子,终究无法理解武术之真谛。尚派形意拳中共有十二种桩法,但只要能够精通其中一种,那么其他的桩法也可以照此类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修炼。尚云祥先生是与众不同的存在,他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专注慎思的心态。当他第一次开始站桩时,他忍受了极大的痛苦和困难,两年的修习期间他既没有放弃也没有怨天尤人。李师存深深感受到了尚先生的坚忍不拔和对武术的热爱,于是不远万里地把绝学传授给了他。尚先生的故事成为了一段武林传说,被后人传诵为“三柱高香得真传”的佳话。本文只介绍了四种基本的桩法,其中“抱丹田”,又称“混元桩”,是各种桩法的基础。初学者必须首先掌握这种桩法,因为它能够让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的培养和修复,避免出现偏废和不平衡的情况。历代大师都将此桩视为精髓所在,甚至戴龙邦师祖也是通过练习这种桩法开始了内家功夫的修炼之路。其他种类的桩法都基于此桩,只是方向、角度、刚柔、虚实等方面略有区别。桩法在武术修炼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可以修炼内功和身体素质,更是让你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轻易地掌握武艺的简单有效方法。修炼武功,需要达到身心整体的调和,融合身体和意念的微小运动,自然而然地获得灵动之力。桩法可以通过控制外形和内心的调整来达到这个目的,但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急躁冒进。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运动过程中的伤害,如饥饿和寒冷等,环境安静,空气清新也是必不可少的。
练功的过程就像驾车一样,要做到三稳:起动稳、行驶稳、刹车稳。入门阶段就是尝试在双脚分开时双肩与耳的距离相当,膝盖稍微弯曲,头部自然居中,身体由骨骼自然撑开,两臂自然向外展开,手腕自然轻放,心态放松,心情舒畅,这时候会感受到手中抱球的感觉。这个时候,你需要调节意念,让身体的肌肉群松弛下沉,把注意力放在空气清爽的环境和意境愉悦的情绪中。在这个阶段,我们不求绝对入静,而是以松散为目的,追求舒适无比的感觉。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可以感受到天高地阔和鲜花绿树之趣,如梦似幻的体验。这个阶段的深入和久练对于今后的拳术造诣非常有帮助,因为它培养了我们身体和思维之间的和谐,创造了最佳的修炼状态。武功怎么练又简单又快?只有通过不断的调整和修炼,才能够达到有效的修炼效果,积累实战经验,并将内功心法和技击充分融合,才能够成为武道中的真正大师。为了修炼出内劲,我们需要放松身体。但放松到极致,身体反而会变得很紧张。也许你会问:“不用力气如何奋发有力?”这里有一个秘诀:“世间最柔软的物体莫过于水,但攻击最坚硬的物体也是水。初学者一定要三思而行。”再作一个简单的比喻,人们常常向往拥有虎豹般的威力和灵活,于是乎,仿照生物,模拟拳击,但却忽视了最根本的因素。所以,我们建议初学者多观察牛、马和豹的体魄。牛、马通常承载重物工作,虎、豹却可以捕猎牛、马等食物,这是因为长时间劳动已经削弱了牛马的本能力量,让其肌肉僵化。而虎豹的身体特别柔韧,猫和狗也是这样。总之,动物越是凶猛,自身的柔软性就越强,但看起来却很虚弱。通过这些比喻,我们可以理解拳术的一些基本规则。幼年时的身体也是柔软的。郭老师曾经说过:“如果你的身体柔软得像一个婴儿一样,那么你就能够打遍天下。”可以说,这是习拳最重要的一步,初学者必须下功夫去放松身体,切忌急躁冒进。
进入到整体调整的阶段,只有当身体完全放松的时候,才能进行练习。外形依然和之前一样,只是要调整意念。在调整的过程中,意念要放在双手腕之间、双手腕与后脖颈之间、双足脚尖与双手腕之间,双足后跟与后脖颈之间,从而实现身体的整体平衡和稳定。让身体变得灵活自如,这也是武功怎么练又简单又快的秘诀所在。这一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和调节,直到身体可以自由伸展,不需要紧张则不紧张,需要时则迅速发力。在拳法修炼中,有一条皮筋牵连整个身体,初学者可能会分心,但随着不断努力,这种技巧会变得不费力。当这个技巧变得自然时,我们需要再想头顶上的压力,让后背离开要点,双手夕部撑起,脚下用力(想象而非实际操作),让整个身体自由地紧张和放松。在这个可想而不可作的状态下,需要全部用意念操纵,长时间不断反复。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自然而然地运动,这就是武功怎么练又简单又快的秘诀。
深入练习的阶段需要在前面两个功夫有了丰硕成果后才能开始。这个状态下,身体呈现和之前一样的状态,但是需要放松肩膀和手肘,双手放在胸前,头顶竖直,膝盖微屈。开始准备,想象身体中的所有皮筋都在频繁地拉紧和放松,这个频率逐渐加快,建议你可以通过目光聚焦在前方的树顶或高楼上,或者在黑夜中注视星星,然后想象自己将一条弹簧绕在树或物体上,另一端系在双手腕或脖子上,通过全身的运动,来拉动和推动外部物体的移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有意识地调节身体的紧张度,让自己完全放松,回避任何紧张或息口气的举动,否则全身肌肉的运动将会受到影响,成果也不可能如愿发挥。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调整,你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内在动力,从而随着全身的运动而营造出全身内在力量,这是武学修炼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这个练功桩被称为虎抱头。它仍然基于基本根基,只是因为在战斗时需要侧身而立,所以需要斜求中正,正求斜中,看起来似乎有些斜,但实际上是侧向对抗敌人的身法。历代先贤总结了中华武术中最为科学的闪避和准备技巧。通过练习,不仅可以随机发力,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转换身法和运动方式,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自身受到敌人攻击面积。练习方法是将身体安排成龙般弯曲(曲折中有面积),熊般拉伸背部肌肉(拳谱上所说的含胸竖顶、拔背、吊顶、双臂模撑,都属于此范畴),以及鸡般分虚实的腿部动作。虎抱头的动作则仿佛如猛虎扑向猎物时,用双爪护住自己的头部。这个桩需要内心与身体贴合,外在和内在相辅相成。尤其需要强调气场和威势的觉醒,它的气势威武不凡,就像饿虎搜山,既威严又冷静,或者像狸猫捕鼠,默默等待合适的机会。因此它被称为虎抱头。历代名家都对这个桩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在这里,我们只关注最容易被忽视的虎抱头动作。前一年,有一篇文章提到了豹子和老虎争抱头的问题,一些门派的细心人士甚至去观察了虎豹的形态,他们断言,虎豹从来没有抱头的动作,应该是虎豹头。虽然探讨真理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们不必在故纸堆中翻阅甚至忽略一些元素。在我国的形意拳中,有很多仿生拳种。其真正意义是借鉴动物的搏击技能,但不应将人类与动物混淆。抱同豹是指护头的动作,俗称“保护头”,因为头部是六阳之首,也是身体的主宰。它掌握了全身的四肢百骸、视觉、听觉、手足运动等重要功能。因此,各家拳派都非常注重头部的保护和使用,形意拳也不例外。如果不了解如何保护头部,怎么能谈论技击入门之道呢?建议初学者三思。如果想要攻守得当,就必须在站桩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配备合理的架势。特别需要推荐的一招就是虎抱头,它是技击的入门之法。
形意拳五行拳
虎抱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站法,有两种变化,因为练习者的自身条件和发拳习惯各有不同:
单抱头:该静态桩法起始于八步站立法,前腿的膝盖前面向顶部,脚尖紧贴地面,后脚跟离开地面约一张纸高度,后腿的膝盖靠着臀部,双腿的比例为前四后六。左臂提前至头部前方,右臂放在胸腹前方,整个身体要均匀整齐、显得庄重有威严。头顶向上,肩部放松,肘部水平,胸部含蓄,小腹柔软圆滑,指尖分明,背部紧缩,腰部笔直(切勿塌腰),眼睛注视前方。这是虎抱头练习的姿势,它的威力在于产生正面的撞击力(包括直拳和点拳)、左右旋转力(包括控制掌和撩掌)以及两侧长短力(包括圈锤、钻拳、裁拳、石峰、裹肘等)。历代前辈中,郭老云和尚先生云祥都十分擅长这种桩法。如果你想练习更高级的姿势,双抱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能够产生前后的旋转力(包括单和双劈掌)以及前后的冲击力(包括刀手和虎扑等)。刘奇兰等前辈都精通这种桩法。无论是单抱头还是双抱头,都必须做到全身的关节都放松,成为一个整体,角度绝不小于90度。后手贴在腹部是一个错误的做法。背部和肩部必须放松。这种桩法的关键在于松静无为,松紧互为,临敌假象,最根本的是要像河间刘老和晓兰那样,产生六面力。这种六面力包括前后的支撑力和抱持力。桩法已经成为中国武术其中一项重要的训练方式,而虎抱头桩法更是其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它不仅简单易学,而且非常有益。如果你想要快速学会武功,建议你从它开始。通过这种桩法,你可以学会如何产生多种力量,例如左右开合力、上下托按力、两侧翻滚力以及横竖长短力和反向交替力。你可以左右交换练习,并且长期坚持,相信你会得到惊人的效果。
如果你已经掌握了虎抱头桩的技巧,那么你可以尝试练习金刚大力桩。这是一种更长时间需要练习的桩法,不过它也是最快的训练方式之一。初学者不要急于尝试,必须先要掌握虎抱头桩。如果你想快速练习,可能会导致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在练习金刚大力桩时,你需要采用与虎抱头桩相同的姿势,只是你需要弯曲双腿,双臂向上伸直。你的臀部需要向后坐,并将背靠向后,注视前方并怒视。你会发现,你的身体中似乎产生了一种源源不断的力量,能够感到身体上下随着力量循环的感觉。你还会有身体轻微的震颤感,但你完全不知道这些力量的来源。掌握了这种力量之后,你就可以与敌人决斗了。只需轻轻一推即可让对方倒地,甚至还能让对手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与金刚大力桩练习相似的是同试艺,它可以在瞬间释放出强大的力量,就像抛出一个弹丸一样。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