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武真有那么难吗李洛能教你快速偷懒内功心法

  我是李洛能形意拳内功心法的追随者。未来我将向尚云祥先生一样,成为形意学的传人。在祖国武术各派之中,我深知它们之间本身有着联系,虽然她们自有其独特之处,但它们毕竟源自同一之处,因此结合处更能产生妙彩。本人接受了尚先生的真传,无论何时,我都用形意二字来概括自己学过的东西。虽然整个拳法似乎背离了其它流派,形意拳却拥有它自身的特点。我心中敬仰之人,便是尚派形意拳之创始者,他最强调的是技击。这让我问自己:什么是武术?尚派认为它最重要的是,你能在斗争中防守攻击,最终制胜。因此我不过度追求花样招式,更加注重训练目的。如今我将继续我的学习和训练,迎接未来的挑战!
形意拳五行拳
我曾听闻有位极具创意和性格的江湖神仙,把拳术编织成了沉重却又精妙的套路。每当他在人前表演江湖卖艺,整个场面都被他的掌风与脚步震撼了。但是尚云祥先生看到这个表演后,莫名的怒火就油然而生。“你这是要表演戏剧吗?!”这是尚先生当时对他说的话。
尚派形意拳以桩功为基础,并注重内劲的使用。而且对于步法的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更强调本能反应和无意识的自然状态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我们对于五形八卦、太极、点穴神功都不提也不支持。我们认为唯一能检验成功的标准就是实战。本派形意拳的原则是“以形取义,以意求形,形由意转,意自形生”。
而且我们的套路包括了很多种,例如五行、十二行、连环、出入洞、四把、安身炮等,相信诸位也对此有所耳闻。当然很多大牛级大师也有自己的观点和论著,总体来说都是异曲同工的。但是在这里,我想介绍尚先生亲传技击秘诀,他认为本拳以桩功为基础。前辈们早就有着这样的规定:“入门先站三年桩” (当然现在也有人修改为入门应先练习三体式,但尚派认为,三体式只是劈拳的一个定式,应该注重老鹰攻击和力学的学习)。桩功是我学习拳术的正轨和深造的阶梯,如果不把握好这个基本功,那么练习的所有招式都只是形式而已,没有真正领悟拳法的真谛。本派的桩功一共有十二种,但只要能够精通其中一种,其他的也会水到渠成。在我拜师李师存义门下学习时,他只传授了我一种桩式。我之所以和其他人不一样,是因为我有恒心和专一的态度。在我练习桩功时,光是记录下打卡的时间就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了,甚至花了我两年的时间才开始真正领悟。但是在李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最终掌握了这种绝学,从此留下了“三柱高香得真传”这个美谈。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四种基本的桩法。
第一种是抱丹田,也叫混元桩,这是所有桩法的基础。初学者必须要练好这个桩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桩法。这是因为这个桩法可以让整个身体保持正直和平衡,各个部分都能够得到有益的滋养、锻炼和修复,不会因为有偏废习惯而影响其他桩法。历代大师都一直在习练这个桩法,戴龙邦师祖更是凭借这个桩法成功转入内家拳,洗净了一身“二驴”的拙劣力量,获得了纯正内功。其他的桩法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的,例如方向、角度、刚柔、虚实等。这个桩法主要是养气、摄生、强筋健骨、补脑益髓,是非常珍贵的养生秘诀,可以修身养性。对于拳法的练习来说,这种基本功也是非常重要的。当我练习桩功时,我明白整体力量的产生不需要通过过度操练和过度努力,而是微调和自然地发挥。这个桩法需要通过掌握外形和意念来调整运动量,但必须循序渐进,不能过于急躁,特别是要注意饱练不伤胃、空腹不伤气,在寒冷的时候避免过度出汗,在夏天避免过度暴晒。在练习过程中,环境要安静,空气清新。
桩功的练习过程就像一辆汽车的行驶过程,需要做到三稳:起步稳、行驶稳、刹车稳。入门阶段需要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平行站立,微屈膝盖,头部直立,双眼注视前方,放松肩膀和手臂,并将双手抬起,十个手指分开,手臂微弯,放置在腹部前方。抬起的双手象征着这个练习是在抱着一圈气球,身体肌肉群要松散,在意念中感受身体的自然下降,眼睛注视着远方,耳边听到细雨或风吹的声音。这个阶段不应该死板地绷紧肌肉,不要强求绝对的安静,避免回忆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想象大自然的广阔和美好画面,如广阔天空和绿色草原。这个阶段练习得越深入,对今后的拳术与修行会有更大的帮助。总之,不要强迫自己安静下来,而是要放松舒适,达到心旷神怡的境界。我认识到,在太极拳中想要获得内劲必须先放松,到达松软的极致之后再逐渐用力。有人问:“不用力怎么才能产生力量?”而这个诀窍是:“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就是水,但是它却可以攻破顽固的障碍。初学者请三思而后行。”我再用浅显易懂的例子说明,人们都向往虎豹的威武和龙蛇的神奇,因此纷纷仿效它们的姿势,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问题。我建议初学者去观察牛、马和豹的身体构造。虽然牛马的负重能力很强,但虎豹却能轻易地捕食牛马,这是因为长期的繁重劳动导致了牛马的肌肉僵硬,而虎豹的全身却非常松软,同样的,猫狗也是如此。简单来说,动物越凶猛,自身也越松软,而观察者会认为它们没有力量,但实际上它们的力量更加具有弹性和灵活性。由此可知内家拳法的概念。我们的身体在年幼的时候也是很柔软的,郭老云曾经说过:“只有把身体练得像婴儿一样柔软,才能在打拳的时候游刃有余!”因此,初学者们在学习太极拳的时候必须重点放在放松身体的功夫上,一定要切记!
2. 找全整个阶段;只有在全身基本放松后才能进行这个阶段的练习。和上一阶段的外形一样,只是意念发生了改变。在练习桩功的时候,我要想象双手腕之间、双手腕和后脖颈之间、双足脚尖和双手腕之间、双足后跟和后脖颈之间分别有一些线,可以穿过我的身体。当我放松到位后,这些线就会发挥作用,将我的身体整合成一个整体,形成内外相贯通的状态。如果有师傅的指导会更好,只有在不断得练习中才能深入体会到这个阶段的细节和感觉。我明白,开始时我会在皮筋的相互关联中犯错误,但是随着不断的练习,我可以做到自然流畅。等到皮筋自然牵连,我还需要想象我的头向上顶,背向后靠,双手夕撑,双足下蹬时(许想不许动),我的身体上的所有皮筋都会被拉起再放松,反复这个动作。这个阶段不要用力,用意念掌控。长时间的练习之后,身体会自然产生的一种无以形容的力量运动,整个身体自然地运动,在内部产生了一股整体力。
进入第三个阶段之前,必须先掌握前两个阶段的功夫。否则,不但不会得到好处,还有可能会损失上一阶段的成果。这个桩的外形和之前一样,但是在举起双手时,膝盖向外弯曲,双足发力下蹬,整个身体会变得很松软。在初期的意念中,我要想象身体上的每根皮筋在拉紧和松弛之间反复出现。逐渐加快这个频率之后,我要用这种感觉去感知外界,比如在夜晚,我可以想象一根弹簧套在树的中间或物体上,另一头栓在我的手腕或者脖子上,在全身的内部运动的时候将它拽来拽去。我需要注视前方35度,在视线的最高点仍能保持向前平视。但是,在意念中,我只需要感受这种感觉和力量,不要用力,特别是胸部和腹部不要有任何紧张感,就像憋气用力一样,身体会僵硬并失去控制。这个桩的名字叫虎抱头。基本上,这个桩的练习法还是和基本桩一样的。只是因为在与敌人战斗时,我需要侧身而立,所以需要在身体中找到一种侧身时依然保持正中的状态,或者在正中寻找一种侧向的状态,这样做就看起来正中有偏,侧向正中。虎抱头是侧身战斗中要求身法正中的架式。这个桩是历代前辈总结出来的,是中华武术中最科学的技击之间架和预备式之一。学会这个桩,不但可以随意发力、随时调整姿势,而且能将自己对敌的面积减少到最低限度。这个桩的练习法,将自己的身体排布成为龙身(曲折但有面积),熊膊(将腰背的肌肉四面拉伸,拳谱中所谓的含胸竖顶、拔背、吊顶以及双臂模撑皆是如此),鸡腿(进行分虚实、单双重合一的锻炼),虎抱头(就像大虫子或者大猫扑食时,双手护住自己的头部)。这个桩需要身体、神态跟练法完美结合起来,内外兼修,强调气势和威势,就像饿虎搜山一般威猛而沉稳。或者就像小狸捕鼠一样趋势明显,但是等待机会。因为这个桩真的非常重要,历代的名家对此也有详尽的阐述。在这里,我只想说一下今天人们经常会忽视的虎抱头。两年前,一些杂志刊物发表了抱同豹之争(关于大虫子与大猫抱头的争议)的文章。有些人甚至到野外观察真正的大虫子与大猫的形态,然后认为大虫子与大猫没有抱头的状态,应该是他们的头看起来像抱头。这种探讨真理的精神值得尊重,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在传统的浩瀚文化中去苛求片言只语。在中国,有很多种仿生拳,这些拳法都是从动物的搏击方法中学习到的,但是我们并不是要人性化动物,而是要在人类自身的特点中找到借鉴之处。其中,抱同豹这个动作实际上是一种为了保护头部的防御动作,所以也被俗称为“保护头”。头是身体的六阳之首,是全身的主宰,四肢百骸、眼耳口鼻、手脚等等都由头来掌控。因此,各个拳派都非常注重保护和使用头部,形意拳也不例外。如果你不懂得如何保护头部,那么就不能谈论如何进入技击的领域,希望初学者好好思考一下。如果想在技击中攻守得当,必须在站桩的练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站桩练习方法,而且必须深入学习虎抱头之桩。 这个练习中,站姿有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会根据习者自身的条件和出拳方法有所不同,需要注意的是: 单抱头:这个动作需要先进行八步站立,然后前腿的膝盖向前举起并向上顶,脚尖放在地面上,后脚跟离地高度略微有些,后腿的膝盖向胯部缩拢,这样双腿的姿态就是前四后六的比例。左臂向前伸出到头前,右臂放在胸口或者肚子前面。整个身体必须保持端正,稳重而威严。我学虎抱头桩法时,首先要求我头顶向上,肩放松,肘横向开,胸腹收紧,腹部放松且圆润,手指分明,收腰挺背(不要塌腰),目光正视前方。这个桩法能够让我得到正面前撞的力量,包括直拳和点拳;也能够得到左右翻滚的力量,包括控掌和撩掌等;还能得到两侧长短的力量,包括圈锤、钻拳、裁拳、石峰以及裹肘、平财、扬肘和后肘等。前辈中郭老云、尚云祥都非常注重这个桩法。如果我练习双抱头,要领和单抱头基本相同,只不过双臂需要抬起来保护头部。实际上,即使不抱头,单抱头的力量也是可以得到的,但是这个桩法主要强调前后螺旋的力量,包括单劈掌、双劈掌以及前后冲撞的力量,包括刀手和虎扑等。历代通家中,刘奇兰等先辈都非常精通这个桩法。 无论是单抱头还是双抱头,都需要做到身体上下完全贯通,每个关节都要放松,并且角度不能小于90度。一些人把后手放在腹部,这是错误的。双肩和胸部以及腹部都必须保持放松。在练习这个桩法的时候,我需要依次保持松静无为、松紧互为和临敌假象等意念,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掌握河间刘老晓兰所说的进六面力。六面力是什么?包括前后撑抱的力量。关于金刚大力桩,能起到长功最快的作用,但是初学者不能急于练习,应该先练习虎抱头桩,否则会影响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这个桩法的站法要和虎抱头桩相同,只不过双腿需要弯曲,双臂需要抬起来横着撑,臀部坐在后面靠背上,然后远眺并愤怒地注视前方。意念中似乎有一股源力在身体内外循环,练习这个桩法会感到身体很强有力,常常有一种不由自主刚刚摧毁什么势力的感觉。如果成功掌握了该力量,那么在和敌人搏斗中,一摩擦,对方便会倒下,轻则身受伤,重则可能立刻死亡。同样地,试演技艺也能够发挥出威力,一触即发,好像投掷弹丸一样。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