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走进校园文化滋养青少年心灵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源远流长。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对于强身健体、陶冶情操、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具有良好的作用。 武术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和健身因素受到许多流派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武术引入校园。 通过武术教育、弘扬武术精神,让青少年在习武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获得良好的身心健康。 滋养。

  有形动作和无形文化

  在濮阳的不少中小学里,经常可以看到穿着功夫训练服的孩子们,帅气地示范一举一动。 濮阳市学校大力开展武术专项活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全民健身,使“武术进校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了解,2017年至2019年,濮阳市实验小学、濮阳市第三小学、濮阳市第一中学、濮阳县阆中乡中心小学等8所学校入选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体育局经过精心准备和严格考核。 省教育厅联合命名为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

  濮阳合一学校有专门的武术馆。 学校武术馆里,孩子们穿着训练服,在戴中波教练的带领下练习少林拳。 时而跨步转腰,时而摆臂出拳,时而停下来展掌。 他们娴熟有力的动作配合着洪钟的“呵呵”声,“武林高手”的架势呼之欲出。 濮阳合一学校校长史世祥表示,学校把武术作为学校的发展特色,以“以武育德、以武育智、以武强体、 “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武术教育的宗旨。 修身养德之道,具有武术特色的养人之道。

  为弘扬厚德载物、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中华武术精神,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提高师生身体素质意识,九江双语实验学校开设中华武术俱乐部自2019年起,历经两年,通过更加专业的训练,一批“小少林”脱颖而出。 不仅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吃苦的能力更强了,意志也更加坚定了。 俱乐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九江双语实验学校将传统武术引入校园,为社团学生在各类大型活动中搭建舞台。 它用武术来修身养性、坚强意志、展现美丽。 将武术学习与学校体育融为一体,有效促进中华武术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承和发展。

  习武修德,成就健康人生

  北京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度重视校园武术的发展。 学校成立了武术队和武术俱乐部。 学校还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建立了专业的教练团队。 除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武术比赛外,学校所有的对外展览都包括武术表演。 学校武术队多次出国演出、交流。 外国青少年来人大附中交流,武术也是必修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童焕宇是学校武术社的成员。 扎实的基本功和从小习武的经历,让他自信又从容。 “对我来说,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开始武术训练,可以让我放松、恢复体力,不仅不觉得累,精神上也更快乐。” 童焕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习武,升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后继续习武。 他刻苦练习,多次参加市级和全国比赛,在武术上获得荣誉,这让他坚持下来,变得更加自信。 每周训练四天,武术练习时间为每天下午放学后18:00至20:00。 若临近学期末,培训时间将调整为每周两天。 为了平衡学业和武术,童寰宇在学习上变得更加自律,时间安排也更加合理。 他完成了在学校该做的作业,不让自己的武术爱好影响学习。 ,不要为了学习而牺牲自己的爱好。 “除了紧张的学习,我还需要适当的放松。武术是我最好的放松方式。良好的身体和良好的精神可以帮助我更加专注于学习。”

  学校武术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士的支持。 濮阳市武术特色学校创办过程中,市武术协会在师资培训和学生武术教学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濮阳市武术协会教练员经常深入学校教授武术课程,进行免费义务教学,赢得了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濮阳市体校武术教练、武术协会副会长戴中波表示,学校非常重视武术,学生也喜欢武术。 这是推广、普及、提高武术的关键。 “我们武术协会将继续努力做好武术专业学校的培训和教学工作,让更多的孩子通过习练武术获得健康快乐的人生。” (转载自9月3日《中国体育报》06版)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