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飞鹤拳

  一、飞鹤拳的特点

  飞鹤拳是南派鹤拳中的一种。“通之为飞”,所谓通,就是舒展之意。飞鹤拳的特点是比其他鹤拳更为形象、舒展、大方。飞鹤拳多模仿鹤的飞翔、跳跃、展翅、拍击等动作,吸气上提似飞,常以声助力,动作优美。

  飞鹤拳跟其他南拳一样,身法上也讲吞、吐、浮、沉,两臂的动作较多,有如鹤翅拍击水浪之势。

  飞鹤拳在套路上分三战、四门、八步连、二十八宿等,以三战为主。训练时步法上要求两脚尖内扣(福建人称之为包马),步法训练上以梅花桩为主,技击时进退变化似三角马。

  手法上有击、勾、摔、点、贴、盖、压、剪、弹等,手上也跟其他南拳一样讲五行变化。

  
 

  飞鹤拳与其他鹤拳的根本区别有三点:

  1.飞鹤拳的动作多模仿鹤飞行和走路的各种动作,故其动作比其他鹤拳形象逼真。

  2.飞鹤拳训练时两臂象征着鹤鸟的双翅,出手时双手肌肉高度紧张,两手不断地发出一阵阵的颤抖之劲,有时还发出长鸣之声,以发声助发劲。

  3.飞鹤拳多以鼻吸气,以口呼气。吸气时气沉丹田,应保持上提之感,有助于发劲。

  二、飞鹤拳基本功——三战

  飞鹤拳跟其他的鹤拳一样,初学时除站桩立马之外,就是要求练三战。有人说三战应是三正:头正、身正、马正。也有人说三战应为三箭,三箭即是三变:手变、身变、步变。我们说,这两者在鹤拳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三正是拳术中基础的基础,只有在牢固掌握三战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三变,三变是在三战的基础上更提高一层。而只有练好了三变,才能出手制胜。

  飞鹤拳初学者,首先要练的是桩步与动作的稳健、落地生根的包马。变的是梅花桩的步法、三战之身步。飞鹤拳要求运动时每个动作都要稳如泰山,轻如鹤戏水,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三正。

  练三战和三箭,只有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使自己的身体素质适应于这一拳种的运动量,才能使自己牢固建立起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灵活多变的条件反射,才能做到动步必是包马、梅花桩,动身必定是三正,遇敌时能用三变制胜。这好比一个驾驶员,当他开动汽车时,首先必用脚踩离合器。由于驾驶员天天如此操作,就形成了这种条件反射,他不管在任何危急情况下,不管如何突然,驾驶员总忘不了踩离合器后才刹车,他绝不会先刹车后踩离合器,这是长期训练中形成的一种运动性条件反射。建立起这种条件反射也就是飞鹤拳里所要求的基本功。

  拳诀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就是说基本功是武术之源,是武艺之根基。练好其根基可为今后掌握拳术和高深的技击技巧提供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条件。如果练拳不练功,你即使学会了很多套路,学了很多技击技巧,也是无用的。这好比墙上的芦苇,虽然也有根,但由于根子浅,根足无力,故有“习拳先站桩,练武先练功”、“拳好三战找”之说。

  南拳特别强调练桩功。武术中的桩功有好几种,不同的流派和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桩功,其要求也就自然不一样。飞鹤拳与其他三种鹤拳的明显不同之处是,它多仿效鹤的飞行和跳跃的动作,故飞鹤也被称为走架。所以它的桩功并不要求练得静止稳定,应练稍动的桩功,

  ...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