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像吃棒棒糖一样好玩快来看看各种有趣的

  我小时候第一次练习形意拳时,发现很难控制气息。刚开始,我学习了一些基本技巧,如颈部和肩部的动作,然后学习了换劲的方式。这种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将气息带到身体的更深层次,令其透过身体。但是,这种技术并不容易掌握,我试着去练习,可是几天后,我发现我的四肢变得很无力。不过最终,我还是掌握了练习形意拳的技巧,并明白了其中的细节。我发现,用真气来冲开堵塞的地方,可以帮助气息流畅通畅,使我们更好的练习。看图里的五行拳,动作简单,但是非常有意思,建议大家试试!在我刚开始学习形意拳时,我发现人体内的气息并不容易掌控。当我尝试冲开气流堵塞时,我发现这需要一定量的真气,使得自己感到非常疲倦,但这不只是一种错觉,确实是真正的疲倦感。然而,等到真气缓解,我便能感受到身体各处变得灵活而敏感。例如,在我开始换腿上劲时,我的双腿感觉非常疲惫,几乎骨头都变空了。但是,在过了三四天之后,我的双腿变得更加松快,像是踩在橡胶上一样,具有非常好的弹性和柔韧性。 据说,五脏是人体内五大关口,只有当五脏换劲之后(可根据各自的验证判断),才能打出内劲,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说:“五行原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然而,不只是五脏,身体内任何堵塞的地方都是通道的关键所在。因此,从学习形意拳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必须开始逐渐换各种大小的劲。这必然会有常人所难以承受的痛苦感,而这并不在于练功时间,而是肌肉酸软之苦。正是因为练习形意拳的这种独特锻炼方式,人们才一步步地进入了内心改变的境界。 如果想要真正掌握形意拳,那就需要将气息收归与丹田,这样才能体现出“常人气散四肢,形意人收归丹田”的特点。而只有真正换过几次劲之后,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这句话。比如,当看到某些人的劲拘于某个地方,甚至可以在太极拳或者交手的时候看到他们全身的敏感性和灵活性。我发现内功形意拳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秘诀,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如何松开身体。虽然说松开身体并不完全等于出功,但是如果能松下来,则真气便可以流通,而真气流通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身体变得更加松了。虽然松并不等于没有静止不动,但是我们需要让自己的气息透过身体,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松。比如在穿针这个动作的时候,我们必须让双手变得非常松软,但同时我们也要让神气穿过来,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松。就像我曾经在练习平衡的时候,我必须理解所谓的松的道理,并且不断换着劲运动,这样我才能在只有五公分宽的石栏杆上自如地行走,甚至可以跑和跳。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花费了很长时间才能做到这一点,但事实上只要我们掌握了真正的“松”这个道理,我们就能轻松地做到这些。如果理解得很好,我也可以在公交车上闭着眼站立而不用抓住任何东西,哪怕车子急转弯加速都不用紧张,当然这是我从大一开始就一直幻想的事情。 另外,推手动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别人的推手,我们可以调节自己身体的松紧程度,而且我能够估计出对方用了多少劲以及他的用力程度,这也是通过对身体松紧程度的调节得出的结论。我曾经听老师说,内家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难以察觉,而且如果对方没有完全松下来,他就会很难察觉到我的用意。而即使别人知道了我的用意,他们也不见得能够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换句话说,大部分时候,内家拳的练习过程几乎全是在练习松紧状态。 老师还告诉我,通过练习形意拳,我能够改变自己的面貌,变得更健康美丽。一开始我并不相信,但是当我真正开始练习并坚持下去之后,我发现所得到的反馈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例如,我曾经和一位老师练习“刚猛”的形意拳动作,结果我的同事总说我的面色变得非常黄,看起来十分难看,甚至有一次打拳结束后,我感到非常虚弱甚至出现了头晕的现象。我的嘴唇也几乎时刻呈现暗紫(肾阴虚)的颜色。现在回想起来,我的身体当时几乎快要崩溃了。这说明了形意拳所说的防病、治病、美容以及改变面貌等功效都不是空话,这些都是通过长期的练习而实现的。当然,形意拳招邪的说法也不仅仅发生在李仲彬的身上。来只有不到一个小时,我并没有刻意减少饮食或者进行其他的特别的保健方法,但是我的身体状态却比以前要好很多很多。 在轩时代,我算是现代版的活例。也许是前世积累了福德,我结识了夜老师,真正地学习并进入了内家拳的大门。那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同事们的评价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他们开始说我水灵、年轻有活力、皮肤发质都好得不得了,眼睛也变得清亮了很多,毛孔也变得更细腻。原来因为瞎练而产生的青筋也都陆续消失了,我的嘴唇变得红润起来。现在每次在镜子前都要照好半天(虽然最近有点像芙蓉姐姐,呵呵)。而且形意拳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让人更耐暑耐热。现在,如果办公室的空调坏了,其他人都坐不住汗都流下来了,而我却丝毫没有感觉到热。空调显示35℃左右,晚上的时候我自己甚至不需要风扇,而室友们还在一再地抱怨太热了……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老师手心上的坑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惊奇。老师告诉我:“只要练对了,你也很快会有这种感觉。”当时我内心非常害怕,想着我已经三十多岁了,我的身体到底能不能行?谁知道,还没到一年的时间,我手心上和顶心的坑已经很明显了。至于丹田响、骨节响、经络跳动等其他反应就不一一说了,如果在一年前有人告诉我这些现象都是可以通过练拳来达到的,我根本不会相信。最不可思议的是,我每天练拳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也没有刻意控制自己的饮食或者进行特别的保健手段,但我的身体状态却比以前要好得多得多。我每次练拳的时间都不超过40分钟,包括准备时间(我不敢多练。学习内家拳,最重要的是精、化、气,这不是空话,也不是闹着玩的)。以前,身体状况还比较好的时候,我可以玩两个小时不停歇,但是几年过去了,我并没有获得任何反馈,反而把自己折磨得够呛……真是“明者三步到,迷者百里难”。 当时身体出现的大多数变化,老师都是事先告诉我的,大约半个月之后就开始发生了,就像是准确地预测到了一样。老师告诉我,不仅仅是我,还有其他几个师兄弟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老师说内家拳涉及到的是精气神,所以每一个步骤都会很见效,但是一旦练错了,那么后果就非常严重。所以如果不明白徒弟所处的阶段和层次,就不能强行进行练习。 老师曾经说过:“在你打出内劲之前,你是不允许和别人比武的。因为此时你的身体处于一个旧力已去、新力未生的阶段。”尽管如此,因为真正懂得交手的人非常少,所以有时候我也不得不和其他人练习一下,不过这只是在确定是安全的情况下。就像是古人所说的,“潜龙勿用,或跃于渊”,我们必须时刻警觉着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安全地进行练习。私自“欺负”一下几个练散打的哥们也算是小有余地了。形意的打法很是科学,不管是发力还是进退,最贵一个整字和灵字。“整”以松为前提,以二十四法为纲;“灵”以神气通透为体,以变化为用。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掌握二十四法,但每一个细节的改进都让我感受到了区别。再加上一年来自己身上多少也有些东西,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我与他们交手可谓游刃有余。以前我也练过很多年散打(当时还自以为高手呢,无知者无畏!),所以对散打的技巧也不陌生。我身边有一些原来的武友,甚至还有教练,这样我有机会和他们玩手。 一次和一个练过某外家拳和3年散打的哥们试手,他一动就看出他的劲有多单薄,身体有多不整(一般人都是这样)。他一个直拳朝我鼻子打来,但劲全部都在臂上,肌肉都绷紧了(不过劲力很大,以前都不爱给他拿靶)。「变化」的技巧?在他眼里完全不存在。我前手一探,就给他粘住了,稍一转化他的手就偏了,连带着他的重心。他恰好要回手回重心,而我的手粘着他,就沿着另一个方向回收助跑。结果他就跳出了一米多远。我跟着他的动作一路追去,永远不打无把握的拳,一再巩固每一个步骤的细节。 完成这个过程,只用了一瞬间。一次,我使用退没进的技巧,脚下腾空,那个家伙上身后仰,结果脚没跟上,瞬间躺在地上。这让我很满意。 而最不可思议的是形意拳的先天性能力。曾经有一次,我正在和一个哥们谈论形意拳的拳理,他却“不安好心”,突然用双手搭在了我的脖子上,然后往他的中心位置用力一甩,想要把我砸在地上。当时我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脑子一片空白,并没有害怕甚至反击的念头,而是身体不由自主地顺着他的力量向前跟了一步。脑门差一点就要撞到他的脸上,但是他突然仰跌在草地上,幸好没有受伤。我们两个都糊涂了半天,不知道到底是怎么破解了他的偷袭。后来,我的老师告诉我:这就是形意拳的先天性能力,因为我没有先入为主的恐惧心态,所以我没有抗拒他的力量,而是自然地前进夺取位置。他的偷袭本来没有找到力度,加上我的身体靠近他,他才自己仰跌出去。这种能力是打破了后天“本能”的验证,它不是通过思考出来的技巧,而是德行的作用。只有当内功修炼到一定程度,身体才能放松下来,反应才能变得自然而然。因此,很多我们这些前辈们一生都遭受过很多偷袭,但总体来说很少有人会成功。我曾读过《易经》等道家经典,其中孔子曾对他的徒弟们说过一句话:“我的教义是一贯的。”这时候,曾子说了一个“唯”,孔子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答。曾子所解释的“忠恕”只是针对人之道,而不是天道的教义,对此很少有后世学者理解。有些后人会感慨道:“当年曾子一声唯,误了阎浮多少人。”这是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深刻理解圣人的教义,需要极高的悟性,因为那些教义全都要依靠我们头脑的分析,因此文学领域有“百家争鸣”的情况发生。但形意拳训练的是神气,上身后我们就有亲身体会,因此比单纯靠理解要深刻得多。李仲轩前辈曾说过:“唐维禄和尚和云祥文化都不高,但讲起话来却非常高深,徒弟们要理解师父讲的一句话,需要很高的悟性。”这并不是李老的妄言,因为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才能够把那种感受说出来。因此,李老有感叹道:“武功和文化水平不能比较。”孙公对《易经》的解释可震惊了一位易学大师,这个故事也就可理解了。我曾经对儒家、佛家和道家的经典很感兴趣,但是却始终无法理解得很深入。然而,自从我学会了一些东西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很多曾经看过的那些理论。例如阴阳理论、炼精化气、柔弱胜刚强、不争之德、无为之益、精诚之道、发而皆中节的中庸之道等等理论,都比以前更加深刻而且让我更能体会他们的内涵。这些理论的很多内容都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身上了。有一句古话说的好:“求之不得,反得其自然。”想想这话也很无语! 回想几年前,我把那些光阴白白浪费掉了,深刻认识到真和假之间的差距。如果不是当初过于自信,我也不至于在而立之年才开始走向大道。现在,中国普遍对传统文化的东西不再重视,甚至有些方面外国人比我们国人更加研究得透彻(不论是儒学、道学还是武学的深层研究)。真的很担心,有一天他们会用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来打败我们。我们国家再不虚心地找回我们的祖宗留下的宝藏,这还不是一个国家的不幸吗?因此,我感到幸运能够探究形意拳,我应该为了传承我们祖先深厚的文化和绝学而尽我微薄之力。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