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武术冠军赛把许多传统的拳种都拎了出来,其中还有太极拳这个大亮点。陈、杨、吴、武、孙五个流派都来一遍,器械项目也涵盖了朴刀、猴棍、绳镖、双钩等几十种兵器,极具挑战性。毕竟不是所有的129种拳术都参赛了,但这些项目都是掀起巨大波澜的传统拳种。 > > 武术传承绝非草率,我们必须需要那些专业人才来完成。武术知识的核心部分只能在专业人群的引领下得到发扬,因为大多业余人士对武术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他们的技艺却可能存在缺陷和误区。陈国荣副主任指出,专业队承担着重任,也必然具备着传统拳种传承的责任,不抓住专业队掌握,不发挥他们的作用,就有可能让传统项目堕入无序性和偶然性的风险中,这些小拳种就更容易自生自灭了。> 本次比赛中,武管中心组织各队教练开会,再次强调传统武术的重要性。专业队如果忽视了传统武术,就会失去展示的舞台,社会也不再认可他们,进而逐渐“岌岌可危”。云南队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非常重视传统武术,对民间的辐射力量相当惊人。未来,武管中心将继续引导、激励专业队习练传统武术,为他们搭建平台,提升社会影响。 > > 专业队是武术发展的骨干力量,理所当然地具备着引领、示范的作用。实际上,过去的专业队一直在此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运动员比赛时都有传统项目。只是随着武术项目精细化发展,传统项目才逐渐淡出。从目前武术的发展阶段看,专业队的作用不应该仅仅局限在队伍的训练、比赛上,也不是单纯为了某些人的观赏娱乐。正如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一样,作为武术专业队,他们需要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发扬光彩,将武术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提高武术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专业武术队不应仅仅用来自乐。陈国荣强调,专业队必须担负指导全民健身和社会武术事业的责任。如果运动员缺乏这些基础,怎么能赢得公众认可呢?其次,专业队也有教育的职责。他们需要不断灌输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给队员,这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当他们进入社会,也会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陈国荣认为,专业运动员和传统武术习练者之间应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武术发展中,需要思考如何发挥专业运动员在武术习练人群中的作用,以增强凝聚力,而非让他们与民间传统武术习练者脱离。 > > 本次比赛规模达到800人、51支队伍,这是一个好现象。虽然有一些省市的队伍对传统武术比较重视,而且队员的技术水平也很高。但也有一些队伍只是在应付赛事,因为它毕竟只是一个入门级别的比赛。不管怎样,比赛能够激发专业队员学习传统武术的意愿,也是很值得鼓励和肯定的。通过与传统武术习练者进行交流和互动,这些专业队员也可以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启示,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天赋和能力。> 专业队员学习传统武术是向武术精髓迈出的第一步。但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核心技巧。这点需要我们下一步深入思考和实践。记者蒋亚明指出,学习武术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钻研和实践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断的汗水才能掌握其中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