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倭寇痕迹到大师说说那些武术知识的不足

2016年1月1日,当我写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的内心是纠结的。 刚刚看了电影《师父》,非常喜欢,并且成为了徐浩峰的粉丝。 徐浩峰是一位导演,也是一位作家。 被誉为“新派写实武侠”、“硬派武侠”的代表人物。 他首先以《失传的武功》一书掀起了中国武侠纪实文学的风潮,后来又出版了多部武侠小说,其中《道士下山》被陈凯歌拍成电影。 笔者想谈谈他的武侠电影中武侠的真实性,重点是他2011年的电影《海贼踪迹》,并有一些参考《大师》。

 

   10_调整大小/

  徐浩峰的武侠片在武术指导方面最大的追求就是求实,不搞特技,坚持展现实战,但这并不容易。 实战技术一般都不好看。 明代名将戚继光很早就认识到:美则不实用,实用则不美。 他在《霁霄新书》中指出,军训要学实用武功,不要学好看:“凡比武,必显能学真武之技。”能与敌人战斗,能与战斗的人战斗,也不许你还学矛枪之类的招数,那只是一个假架子,只是为了在人前好看而已。” 又曰:“钩镰、叉、钯,如转身、跳打等,皆是招数,非但无用,学得好还会误导人。”

   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的电影是货真价实的,当然还需要编排和设计,让它们看起来好看。 现在徐浩峰又恢复了写实的拍摄风格,这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远见。 武侠片又到了转型的时候了。 徐浩峰准确地把握了这个方向,站在了最前列,就像《师父》中北上的咏春宗师陈实一样,用他全新的功法给了老天津武术界毁灭性的打击,他创立宗派,扬名立万。 然而,最困难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显得硬朗、写实,同时又不失审美价值? 平衡这两方面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从《倭寇痕迹》来看,动作设计有些不科学。 比如,持炎月刀的人,习武时往往单手握剑,握在距离刀刃不远的地方。 这完全是把衍月刀当作腰剑,不符合力学规律。 那个时候我就完全处于劣势了。 又如梁痕录教洋姑娘赛兰“如香”棍法:“把棍头伸出门外,闭上眼睛,等待敌人的武器碰到你。一听到“棍头的声音,不要睁开眼睛,用尽全身的力气。” “把棍子的末端向上滑动。”然而,电影根本没有遵循这样的描述。赛兰坐在船舱里,将棍子的末端伸出窗帘。在船舱这样的密闭空间里,棍子尾部根本不可能甩出去,肯定会被门梁和布帘挡住,所以电影里其实是棍子混在小范围内,莫名其妙的把对手打倒了更神奇的是,他们经常同时掀翻两个人,《如香》是一击必杀,但它的缺点是没有秒击,既然没有秒击,两个人怎么可能同时被撞倒?这缺乏说服力。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