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简介

武术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_武术知识科普_武术知识

武术,又称“中国武术”或“武术”,是一种利用徒手和器械进行攻防、动作和进攻方法,并利用套路和对抗来达到增强体质目的的体育运动,培养意志,训练战斗技巧。 武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活动。 武术的器械来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工具,一些简单的攻击和防御的概念则来源于与自然的斗争。 武术的雏形与阶级、国家出现后的战争有关。 到了秦汉时期,格斗和剑道已经十分盛行。 唐代武术的推广促进了武术训练活动。 到了宋代,开始表演拳、踢、斗棍、摔刀、斗包等表演。 法庭上,发生着“枪对牌”、“剑对牌”等对打活动。 从此,武术逐渐以套路动作为主。 明清时期,拳术流派众多,“十八般武艺”和各种拳术广泛流传。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正式列为竞技体育项目,并得到广泛普及和推广。

武术是一种以肉身和冷兵器相互搏斗的技术。 前者的内容是锻炼身体各部位来攻击对手,种类分为踢、击、投四类; 在火枪发明之前,武器主要是剑、枪、棍、剑、鞭、飞镖、锤、矛、钯等冷兵器,以及不常见的武器。 火枪发明后,冷兵器逐渐被淘汰。 步枪的发明间接导致了战场上使用冷兵器和物理武器的攻击技术的衰落,只存在于警察、公安、保安行业和军队特种部队中。

历史上关于“武”字的第一次记录是否定的。 南宋太子颜颜之(384—456)有《太子祭礼》四言诗:“颜闭武兴文序,百姓仰风,成千上万的人抬头看着镜子。” 意思是“废武兴文,使人民敬仰你,使人人仰视你为好榜样”。 但这句话中的“武术”应该是指“军事”。 这个词后来被明代沿用。 李渔《闲情偶极·种植部》:“自幼善武。” 也称为功夫。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