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校园学生介绍武术以强身健体

11月1日,记者来到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 校园里的孩子们正在操场上“练武”。 这就是第四实验小学独有的校园“武术操”。 它融合了长拳、查拳、太极拳等传统武术的优点。 刚柔相济,灵活自然,“武功”激发青春,成为校园里的“屌丝”。 独特的风景。”

校园里,阵阵孩子们习武的口号声,与读书声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韵味。 抬腿、出拳、踢腿……每一招都威力十足,威力十足。 声音震动,神气呼出,手足施展武功。 学生们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背口诀、表演动作。 同学们全神贯注,精神抖擞,动作整齐划一,口号铿锵有力,充分展现了孩子们阳光活泼、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的学生在练习武术健身操。(张涛 摄)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的学生在练习武术健身操。(张涛 摄)

“学生们课间打青少年拳、武术,不仅增强了体力,也放松了心情。”该校体育老师钱丹丹说。 钱丹丹介绍,练习武术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武术技能、陶冶情操,还能领略高尚的武术道德和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提高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实验第四小学六年级班的学生吴一飞对武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现在上六年级了,虽然学习压力很大,但通过学习,我增强了意志力,强化了心理素质。”其他运动以技巧为主,而武术更注重表演,在每一个动作中都展现出武术的精神。”

钱丹丹说:“与传统的广播练习相比,武术练习的强度更大,可以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出拳、跺脚、喊口号等,这不仅满足了学生强身健体、强身健体的需要。” ,并成长。 同时,也让学生将武术的精髓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其实武术和文化学习并不矛盾,可以相互促进。 无论学生未来选择何种社会身份,文化修养和知识基础都是美好生活和职业发展的基础。

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在武术教学中注重武术道德教育,学校教育走“德为先”。 学校重视传承传统武术精髓,也在中华伦理、法制等学科中穿插武术基础知识的学习。 把习练武术与弘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明白“武术”的意义就是停止战斗、停止战争。 学生必须和平相处,相互交往。 帮助; 穿插一些有关武术的小故事,如岳飞、霍元甲等武林英雄的故事,学习他们优秀的爱国品质。

“将传统武术引入学校,不仅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弘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全民健身的有效途径。” 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校长王波表示,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完善人格,磨炼意志。 。 武术作为一项身心合一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项体育项目不同于普通的广播体操和体育活动。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体现一个人的本质、能量、精神。

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将武术作为常规教学,并在课间、早操等课外活动中开展校园武术,让孩子们感受到武术技艺与传统文化礼仪的双重熏陶从小。 武术比赛也让校园文化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更加健康、活泼、上进。

“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职业运动员,而是以它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身体素质、文化素养等各方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 ,培养孩子终生的运动技能。 除了学习武术套路和简单的武术动作外,内容还包括武术知识、武术表演、武术精神等方面。”王波校长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校内外,在校园全面普及武术的基础上,着力加强武术俱乐部建设,培养更多中华武术特长突出的学生,使学生文武双修,德才兼备、身心健康。”(记者)陈曦(通讯员 张涛)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