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五行通背,源于祁家通背拳的第三代传人张策先生所创,这一拳种流传于京津、河北等地。张策,字秀林,是一位生于1866年,故在1934年逝世的武术大师。在他的努力下,五行通背拳不仅在清末民初华北东北地区无敌手,而且在1934年的南京国术大考中,被中央国术馆聘为副总裁判长,并以“臂圣”著称。
张策先生吸收了各家武术精华,对五行通背拳进行了改革和提高,使其独树一帜。他的一生所悟和改进成果被收入《五行通背拳》,并作为后人的学习指南。这部古老的武学典籍,不仅记录了旧谱,还包含了他对技艺的新理解和创新。
恩师张春裕先生是从十六岁开始拜访张喆先生学习五行通背武艺的,他是张喆先生最得意的一名弟子。恩师以谦逊、忠厚闻名,其悟性极高深受师爷喜爱,最终得到了真传。恩师晚年一直坚持在南开花园习武场教授徒弟,为五行通备份斗了一生的贡献。
至今,津门五行通背依然保持着其独特风格:手如闪电般出击,如抽鞭般有力;动作快捷准确,如同抡臂打云端;步法灵活巧妙,如同劈拍声响起;中线利害如尖刀穿透;诀窍体现在步伐占据先机。每一个招式都蕴含千变万化之势,每一次练习都旨在求精简与完美。一代接一代,以田守礼为代表的第五代传人,将这一脉络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