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见过一些太极拳爱好者,他们在练拳时会遇到“迈步如猫行”的描述,误以为这只是形容词,用来形容行走的轻灵和稳健。然而,实际上,在传统太极拳中,“猫行步”是一种独立的单练技巧,它在书籍和杂志中的详细介绍相对较少。本文旨在引起大家对这一技巧的兴趣,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同道中人的指正和分享,以便共同营造一个学习太极拳的良好氛围。
我们平日里走路时通常是先前脚后跟着地,然后用力提起后脚再移过去。但是在“迈步如猫行”中,这种做法是不允许的。著名太极大师郝少如先生曾经教导:“不能用力踏后脚,要确保前脚站得非常稳固,然后慢慢提起并移动。在重心转移之前,还要能不费力地将重量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我的老师林老师也曾说过,猫行步体现了腰胯带动四肢的虚实运动,要通过努力练习才能把它掌握得当,即使辛苦,也能增强腰腿部位的柔韧性和沉稳感。
与猫走路不同的是,我们只提起一条腿,但另一条腿却需要支撑全身重量,同时保持平衡与协调,并且要“刻意留神于腰间”。这样慢速移动就会给支撑腿带来困难。如果没有坚实的地基,那么我们的武功水平就无法提升。
猫行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慢练,一种是快练。一般来说,我们先从慢练开始,当熟悉之后,再逐渐过渡到快练。我将以下介绍一下如何进行猫行步慢练法:
首先,当右脚位于前方左脚位于后的右弓步姿势下,我会放松会阴穴(即进退之时)以及右边腰胯,同时目光向前上方看。当右腿髋关节、膝关节、足底涌泉穴都放松下来,并以45度角外展我的右脚跟,只有当整个右足完全贴近地面且稳定时,我才开始缓慢向左旋转我的腰胯,使得左脚跟离地。此过程中,我还需要放松左肩,让身体保持协调。
接着,我会再次放松左腹股沟区域,然后以相同方式旋转我的腰胯,使命门穴朝前的同时微微抬头。此时,我会抽动我的左臀部并由右臀部托住,让整个身体向侧面移动直至左涌泉穴离开地面。
接下来,我需要让尾闾垂落而收回去一点,并略微挺直膝盖,此时只有剩下的 左趾点触地面。我最后徐徐迈出这个小碎步,让所有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及足背)逐渐放松,而仅仅让我的大 toenail 点在地面上。这一步完成后,将意识上的重量吸回到丹田气海处,再降低至新的支撑点,即新的一根手指或足趾,这样既能使旧的手或足变得空虚,又使新的一根变得充实。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所有四肢均达到一种能够八方向支持但又不失轻盈之感状态。
对于左弓步也是类似,只不过要注意相关部分相反调整。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弓步还是其他姿态,都必须注意尾闾正中以及虚实分明,更要内心贯注精神。一旦熟悉了这样的感觉,即所迈之手或足都是随着相应腰胯领出的,就可以进入更高层次。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