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见过一些练习太极拳的人,他们在看拳谱时会遇到“迈步如猫行”这句话,认为这是形容词,用来描述练拳时的轻灵和稳健。然而,实际上,在传统太极拳中确实有一种名为“猫行步”的单独练习,这种内容并不常见于书籍或杂志中。本文旨在引起大家对此的关注,并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正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营造一个学习太极拳的良好环境。
我们平日里走路通常是先前脚着地,然后后脚跟着,这样才能保证平衡。但是,“迈步如猫行”却不能这样做。著名的太极大师郝少如先生曾经说过:“不许后脚用力,要让前脚十足站稳了,再慢慢提起后脚移过去,而且当后脚置于前时,在重心未完全移到那里之前,还要能不费力地抽回来。”林老师,也是我20年来的教练,他说过,太极中的猫行步体现了腰胯带动四肢虚实运动,我们需要下功夫把它练到位,即使辛苦也能增强腰腿的柔软和沉稳之感。
猫走路的时候,它会提起一条腿,同时有三条腿支撑。而人则不同,只提起一条腿,就剩下另一条支撑了。这另一条支撑的腿要微曲支持全身重量,还要注意平衡与协调,同时保持腰部紧张。在慢走时,更是在那支撑的一条腿上加倍努力了。作为追求太极技击艺术爱好者,如果没有坚实的地基,那么就难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猫行步分为两种,一种是慢练法,一种是快练法。一般来说,我们先从慢练开始,当熟悉之后再学快練。当右脚位于左脚前的右弓步开始,我们首先放松小腹穴(进退过程)以及右边腰胯,而眼神则向前上方看。此时,从髋关节到膝关节再到足底涌泉穴,让右脚跟外侧45度倾斜,直至整个右足贴近身体并且稳固与身体协调。一旦完成这一过程,就可以缓慢地转动腰胯,使得左足离地。此次放松的是左肩,同时感觉到更多沉稳感随之而来。接着放松左腹股沟,然后转动腰胯同时抬高命门穴并微微领头,此刻左臀略向前上抽,由于使用的是右臀托住左臀,使得整个人转到了涌泉穴离地状态。最后,将屁股收回去一点朝向前移动,并将膝盖稍微往前推出,使得只留下大 toe接触地面。
然后徐徐轻巧移动左足形成新的姿势,在这个过程中依次释放掉所有部位(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大 toe),直至点按在地面上的大 toe。此刻,把原本放在左右的大 toe 的压力吸回到丹田气海处再落入新踏出的位置,从而使原本刚刚踏下的趾甲变得虚弱,而新踏出的趾甲变得更加坚实,有着一种被内力的吸引力的感觉。我必须特别注意尾闾正中和虚实之间界限清晰,以及精神贯注于内部气息流动。
当你学会了这种方式,你就会发现你的每一步都由内而外发挥力量,每一次迈出,都伴随着一种真正内在力量所驱使。你已经达到了另一个层次。当你掌握了这种基础,你就可以尝试快速版本。在快速版中,你会简化这些基本手势,但重点仍然是通过内部气息控制你的身体移动,并且在丹田区域鼓荡气血,使命门更加活跃。这是一个不同的感觉,因为每一步都是由丹田内部气息带领出去:换言之,是由丹田内部气息带出来,不仅如此,还有一些预备动作,如腾挪,为准备即将发生的事物做准备;同时又充满了一些占煞意味,即确保每一步都不会失去核心力量。如果你想要达到更高境界,就必须像捕鼠一样灵敏无比,与其捕猎般迅捷无匹相呼应,这就是快速版猫行步的心理境界所追求到的状态。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