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是练习者掌握太极拳实战技巧的重要阶段,是介于盘架与技击之间的一个关键时期,其深厚的内涵来源于盘架与基本功训练,必须在具备一定的太极拳基础后方可习练。今天社会上流传的太极拳推手主要遵循单推、双推、定步和活步等程序(注:先天太极无此固定模式)。形式化的东西使初学者有方向可循,但这绝非真正的太极推手。
真正在对抗性的攻防技击训练中,务必让技术灵活变化,不拘一格,没有任何人为形式化之物。在一定触觉应变能力及雄厚内力保障下,才能使得水平飞跃。其目的,无非知劲懂劲而已。如果一味追求固定的程序,那么就是舍本逐末,将健身或竞技型推手与真正传统技击混为一谈。
在各个阶段,最好多找比自己高级别老师或伙伴进行互动训练,不计较胜负,而是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的功夫更上层楼。前辈云:“不知挨打之味,何以领会打人之味。”我们在推手时必须进行各种条件下的针对性训练,这样才更有利于提升技术水平。
如《用武要言》所云:“心如火药,手似弹;灵机一动鸟弹飞;身如弓弦,箭发不及掩耳。”前辈对于高速度特征体认值得后辈深思,无论何派高妙武功,没有经过“快”的训练就很难在实战中发挥应有的威力。
因此,我们必须遵循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原则,最忌拔苗助长,为形式而存在。而为了参加比赛,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基础,就直接开始学习,这失去了太極拳真正内涵。单纯的push-hands并无关乎拳法,也无关乎实战,它丧失了作为连接拳法与实战纽带意义。此外,还需指出的是,有体无用的弊端,以及有用无体也同样如此,只有有效结合才能不失其意义。在盘架时了解自身劲,在千变万化的情况下明自身劲,并能理解他人的劲做到知劲懂劲越练越精。
最后,我们应该着重进行喂力与变力的训练,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这包括问力和给力的两个过程,其中问力的过程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而不是仅仅从理论上去认识它。在实际操作中,要“问”老师要“力”,要了解着点、火候等关键处,以及运转变化种种特征。而给力的过程则是主动性的锻炼,让学生感受到随着老师变化而变化,这一步骤在打撑(push-hands)中尤为重要,是入门关键。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