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刚开始练什么浅探入门三害之谜

在我幼年时期,随侍祖父李敦素先生学习形意拳、太极拳等内家拳法,我常听祖父告诫要遵守拳学规矩,远离所谓的“三害”。祖父去世后,我又从父亲李茂林和伯父李长林那里学习拳术,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对入门“三害”的理解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何谓“三害”

孙禄堂先生曾明确指出:“一曰努气,二曰拙力,三曰挺胸提腹。”他还说,“不明‘三害’,练之可以伤身;明了它,则自能引人入圣。”我认为在这三个方面中,“拙力”是核心。使用拙力的练习往往伴随着过度的努气和挺胸提腹,因此本文虽然名为讨论“三害”,实际上主要是探讨如何避免使用拙力。

拙力的主客观原因

使用拙力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因为师承不传真,以至于老师就是这样教的,这说明了老师的重要性。其次,由于近年来的比赛误导,有些人通过用拙力来打造看似凶猛的外表,即使外行人一看也会觉得他们功夫很大,但这种做法往往能博得掌声,并获得较高分数。

拙力的表现

拦阻通常体现在用心劲过大、眉头紧锁、前手用力过猛,同时重心前移,使得脚下失去根基,如同浮萍般轻盈。此种状态若投入实战,便无法分辨阴阳虚实,不利于招式变换,更容易被对手牵动。这不仅影响到战斗效果,还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如高血压、头晕或胃气上逆等疾病。

二、如何避免"三害"

练习以中和之性为基础

形意拳最终目标是在正确锻炼中克服拙气和拙力的毛病,从而恢复人的良知良能达到中和之气质。因此,我们应该从练习起就放平心态,不要急于求成,要以变化气质、武道为目的,而不是急功近利地追求短期内的大显神威。在不知不觉间通过长期正确锻炼积累起来,而非拔苗助长。

掌握正确训练方法

首先,在放松方面下功夫,要使肢体自然放松,这需要依循九要规则站桩久居腰部、臀部及肩膀自然松开。其次,在基本技巧训练时寻求松整劲。初学者应要求发出的手尽量少用力量,而收回的手则需多一点力量,以形成二争力,并促进气向丹田流淌。在身体转动时,用腰催胯与膝催足相结合,用肩催肘与手相辅相应,将内劲由里向外发出,从轻松自然合理处取刚强稳固。这需要一个松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只能称作僵硬劲而非真正有效的刚柔并济。

以上只是一些初学者的基本要求,当熟悉之后,还需在松活基础上,将散乱神志顺中施逆缩归丹田,与先天元气融合渐渐积蓄,最终达到微著而实,无虚可依。而顺中用逆,就是在出击后立即收回,用意将空闲出来的手势(如手背或足底)吸回到丹田,让其返回原位。如果打出招式停顿时须应用缩劲,即当肢体释放后立即解除控制,让意念将力量引回到中心点(如手掌顶面或足尖),尤其要配合腰部向后伸展并收紧腹肌,使整个系统共振,此举既可提高战斗效率,也有益于身体健康提升层次。

标签: 太极24式的动作名称武术理论基础中华武术拳法有哪些女生练散打的后果中国武术入门拳法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