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拳论大集合48式太极拳全套视频带口令

太极拳之道,不在于外形的繁复,而在于内心的气势。日常练功时,须深究空松圆活之法,使身体如同充满了气球般鼓荡着,气势要能够腾挪自如。两手无论高低,屈伸皆能灵活自如;两腿不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都能随意变化,无所不能。在长时间的练习中,当你不知手舞足蹈之境时,你便已经明白了原理,熟悉了身法,用意善运,用气巧妙到达此地步,每一个动作都能恰到好处,无所谓不对。

首先,要确保尾阎正中,即脊骨根部对应脸部中央。当迈出左步时,将胯部微向上抽,用右胯托起左胯;当迈出右步时,将胯部微向上抽,用左胯托起右胯,这样就能自然使尾阎正中。此方法使得身体能够八面支撑并且旋转自如,从而得到力量。

其次,在步法方面,要分清虚实。一方面不可全然没有力度,因为必须预留腾挪空间,即预备动作;另一方面也不可以完全占据对方位置,因为必须贯注精神即上提意图。记住,在弓步和蹬步的时候,不可全然占据,而应该分清一虚一实,以免造成双重病态。而肩膀则需要保持松开状态,不用丝毫力道,以免成为被人舍己从人的对象。

沉肘是指肘尖始终下沉,这是一种意图。不仅如此,还要注意前臂和股肉之间有腾挪之势,没有腾挪则无法灵活移动,没有灵活性则失去圆滑感。此外,还需护肫以避免竖尾无力,让整个身子得到主宰权利。

养气是让气直行而不会伤害自己,就是将气沉于丹田,并培育其中无损之体。蓄劲也是曲线蓄存以待发挥,同时蓄敛于脊骨内部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这意味着吸收自然提升,与放松相结合;呼出自然下沉,与释放相结合。这就是太极拳中的呼吸方式,它与我们平常的呼吸不同,请不要混淆。

太极拳不是依赖力量和速度,它更精妙绝伦,是非特技大师所掌握的一门艺术。因此,如果想要学习这门技艺,就应该从涵胸拔背裹裆护腕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开始,然后再求敛气,使其至腰间,再寻找腾挪精华,并通过脚、腿、手、膀节之间的精华神通来贯穿整个人体。如果这些都做到了,再追求进退旋转法,则需要控制腰间作为中心点进行旋转。如果所有这一切都掌握好了,那么动静也会变得顺畅,无需多言就会出现效果。

打人时,我方应先定位自己的意志,而非单纯依靠力量或速度。我方虽然不能与对方直接接触,但我们的意志却已深入对方肌肉层次,所以即使他们施展出巨大的力量,我们也能够轻易回避,因此借助他们的力量打击他们,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并不使用力,只是顺应对方力的变化,从而达到目的。

太极拳还强调阴阳交替原理,即动静相辅相成。大者乃开,小者乃闭,但这并不意味着顶撞或躲闪,有时候停止也是一种运动,有时候开始也是一种静止。这就是为什么说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它像车轮一样运转,一点都不乱。紧要的是储备内劲,如张弓待射,这样才能产生真正有效的力量。但如果没有储备内劲,那么就无法产生足够大的冲击力。而发出的劲必须伴随着脚跟和腰腹一起工作,其形式表现出来的是手指上的震荡,由脚往上连贯至腰再至手指,全是一个完整流畅的情形。这样的内功修炼,使得每个姿势都显得优雅而稳固,就像是弹性的弓梢一般,可以自由伸缩,而且始终保持完美协调。

最后,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引进落空,也就是允许敌人的攻击进入你的防御范围,然后利用这个机会反击。这是借助彼此互补优势实现战斗胜利的一种战术,也称为“四两拨千斤”。当你掌握这一技术之后,每一次行动都会准确无误,就像知道自己的人物以及对手一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就是太极拳最核心的秘密之一:走架打人既是走架,又是在打人,它们都是统一思想下的不同表现形式,每一步每一个姿式,都有其独特意义,一字一问,便可了解是否正确。如果发现错误立即调整修改,为何说差错只有一毫厘,却可能导致千里之远?只有领悟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把一切融会贯通,让任何场景变成我们的舞台——这是学者的必修课题。你看过吗?

标签: 武侠招式名字大全集中国武术秘籍书老武术书籍玄幻功法名称大全太极八式慢动作分解教学视频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