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之道,不在于外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气势。日常练功时,须研究揣摩空松圆活之法,让神气充盈,整个身体如同充满了气球般浮动。双手无论高低屈伸,一前一后,一左一右,都能灵活自如。
两腿不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虚实变化,无不随意所欲。久而久之,练习深入,有时候甚至不知手舞足蹈之境。在明白原理、熟悉身法、善用意念和巧运气力之后,只需轻举一发,便能自然合度,无所谓对错。
太极拳者必须先求尾阎正中,即脊骨根部对准脸部中央。当迈出左步时,用右胯托起左胯;当迈出右步时,用左胯托起右胯,则尾阎自然保持正中。如果能够保持八面支撑,便能自由旋转,无不得力。
接下来,要注意步法的虚实分明:虚不是完全没有力量,而是预备着腾挪;实不是完全占据,也要贯注精神。记住,当弓步或蹬步时,不要全然占据,以免成为空白或重复;两肩须松开,不用丝毫力量,以免失去平衡和灵活性。
沉肘即肘尖向下沉稳地移动,是一种重要的技巧。而胸膛与股部应有腾挪感,没有腾挪便不会灵活,没有灵活便无趣。此外,还需护住腰部,因为未被保护的腰便无法支撑整个身躯矣。
养气则是以直养而无害,即沉于丹田而涵养其中,使得整体都得到平衡与滋润。而蓄劲则是曲蓄以待,然后突然释放,这种蓄敛需要藏于脊骨内部。
吸收与呼出的动作应该协调,如同潜龙在渊,将所有精力聚焦于一点,同时释放出去。这就是太极拳中的“呼吸”方式,与日常呼吸不同,请勿误解。
太极拳并不依赖粗暴的手段或快捷的手腕,而是在乎内心的意念与精力的运用。一开始,从基础上学好涵胸拔背裹裆护腕提顶吊裆松肩沉肘等基本动作,再加强气息的控制,让精气神贯注到脚底和手指之间,然后再学习进退旋转等更高级别的技术。中心点就在腰间,可以自由地前进后退和左右旋转,只要掌握这些就可以进行各种运动了。
打击对方的时候,我首先设定我的意图,然后根据对方施加给我压力的位置来调整我的反应,使我始终处于优势。我不会使用肌肉力量,更不会过度倾斜身体,而是借助对方力量来推动自己,最终达到四两拨千斤效果,这是一种非常高超且有效的情报战术,它使得我能够轻易地应对任何挑战,同时避免受伤并节省自己的体力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