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练习杨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用进废退”的重要性。尽管我起步较晚,悟性有限,但经过四五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已经能够感受到这门武功带来的益处。
人们都知道,无论是身体上的某些部位还是大脑中的某些功能,如果你主动地去开发并且经常使用,它们就会变得更加强大。这就是所谓的“用则进,废则退”。我的体会是,在学习杨氏太极拳之前,我曾尝试过游泳、健身操和快步走等运动,但没有深刻体会到这种变化。唯有太极拳,让我真正领略到了这一点。
以下是我对“用进废退”的一些心得,不成熟之处还请前辈们指正:
首先,是身体某些部位的发挥与放松。
一、肩窝的打开和拉伸。在任何运动中,我都没有做过这样的训练。杨氏太极拳要求在每个式子中都要做到“沉肩坠肘”,尤其是在“伸臂”、“翻肘”、“举臂”等动作中。我必须使双肩的肩井穴松沉下降,这需要把双肩的肩窝拉伸开来。平时,我们不常使用这个部位,所以我从未进行过任何活动训练。不过,现在虽然我还不能很好地执行这个动作,但我已经有意识地要求自己逐日一点点地拉开我的 Shoulder Blade,慢慢就感觉到了松散。
二、腰部与髋部同步转动。在走路、跳舞或游泳等活动中,我们通常不会强调头容正直同时伴随较大幅度(或小幅度)的腰部与髋部同步转动。而在杨氏太极拳中,每当转腰,就要同步转髋,同时包括头部。此外,“揽雀尾”的第三式中的左掤让我体会到,只转腰而不动髋,没有达到整劲,而且容易因两个部分不协调而致伤。
三、胯根的打开。我理解这是指对髋底前方肌腱韧带进行拉伸与收缩。如果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把这个功能开发出来,那么老师平日强调裆底圆撑应该易如反掌的事情。但目前虽然我的表现并不理想,却已感到下盘稳固。相信在老师指导下,有意训练终将自如完成。
四、新手展开时五指松舒与掌心微凹同步,以及推掌时命门吐出同步和绵长劲力时尾闾下沉同步这些前后上下的关系,都通过学习和训练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并产生了身体内外豁然贯通利亮感受。如果没有学习杨氏太极拳,我无法开发这些功能,也就无法因此受益。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有一些无形功能同样是用进废退:
一、入静如何入静,对于我来说是个难题。我曾多次回忆书中的阐述、光盘示范以及老师指导,以模仿它们。但后来发现效果并不理想,被认为意念重导致行动僵滞于是只能放弃原来的方法,跟着老师反复练习,有时候甚至練得昏昏欲睡,而老师说好,便放松了;但感觉仍未真正人静后来索性不再考虑它。
事物发展往往是不经意间插柳柳林却收获柳林的事迹因为"无心",一天天練下来忽然有一天發現自己動作放鬆了神思也靜了下来琢磨許久後竟然發現這個"靜"不是由己所為真的是經過長時間練習把它蕴化出來!过去我的理念是先人静,再練拳事实上,你若非经过相当長时间的心思與盤架磨合過程除掉與太極內涵無關的一切意念與雜念,你根本無法達到人靜所以,我切實體會到:入靜是一種功夫是一種能力只有經過相当長一段時間訓練也就是經過用進廢退訓練才能調整自我精神至最佳狀態
二、今找到呼吸自然的问题,并能做到这一点,也归功于赵老师所强调的“无意于呼吸,自然有呼吸”之说。这其实解决呼吸问题,就是建立在松静舒展缓慢柔和连贯专注的太極拳行當里,从而獲得順遂,這也是因为Yang Shi Tai Chi 帮助我用進廢退,用進廢退逐步領悟了呼吸自然深長之道。
通过短期學習期間內获得如此多益處,是远超於開始時期沒有想到的事情首先,一些運動器官從來沒被動用的現在卻開始發揮作用,其次自身機械運作越來越靈活敏捷过去很多動作從未嘗試,因此不可行;現在,不少動作可以聽命於腦袋隨心所欲了再次,因為身體靈活,加強體質轉變心理狀態也有良性的改變精神充沛氣色轉佳安詳恬適亦即是Yang Shi Tai Chi 的特點也是它們效應之一
最後,最终修炼的是心境,用良好的心境客观眼光看待周围看待自己,无论何时都能保持平心静气确实得益于身与心之间谐音运转
2025-05-15
2025-05-15
2025-05-15
2025-05-15
2025-05-15
2025-05-15
2025-05-15
2025-05-16
2025-05-15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