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学习杨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用进废退”的重要性。尽管起步晚,悟性有限,但经过四五年的练习,我已经能够体会到这门武术带来的益处。
我们的大脑和身体都有潜力,只要你主动开发它们,就能将它们转化为宝贵的能力。这一点在我的太极拳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在过去,我尝试过游泳、健身操和快步走,但这些运动并没有给我带来深刻的体会。唯有太极拳,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用则进,废则退”的道理。
以下是我对此的一些个人心得,不足之处,请各位前辈指正:
首先是身体某些部位的功能提升。
一、肩窝的打开和拉伸。这是我以前任何运动中都未曾做过的事情。杨氏太极拳强调每一式都要求做到“沉肩坠肘”,特别是在“伸臂”、“翻肘”、“举臂”等动作中。我意识到必须把双肩的肩窝拉开,以达到松沉下降。虽然现在我还不能很好地执行这一要求,但我已经开始逐渐地训练自己,使得我的肩窝越来越松弛。
二、腰部与髋部同步转动。大多数活动,如走路或跳舞,都不强调头容正直时大幅度(或小幅度)地同步转腰和髋部。而在杨氏太极拳中,无论是转腰还是转髋,都需要同时进行,最明显的是第三式“揽雀尾”中的“左掤”。如果只转腰而不动髋,那么整体力量就会缺乏协调性,这可能导致伤害。
三、胯根的打开。我理解这个概念指的是对髋底前部肌腱韧带进行拉伸与收缩。如果经过有意识训练,把这个功能开发出来,那么老师所说的裆部圆撑应该就容易很多了。不过目前我在这一点上仍然不足,还有一定程度上的稳固感相信随着老师指导下的持续训练,一定能掌握它。
四、如手展开时五指松舒与掌心微凹同步,以及推掌时与命门吐出同步等等,这些前后上下对拉关系也通过学习和训练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有了内外豁然贯通利亮感觉。如果没有学习杨氏太极拳,我无法开发这些功能,也就无法从中学到东西。
除了上述几点以外,身体其他无形功能同样经历了用进废退:
一、入静。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难题。我曾经试图通过集中意念回忆书中的描述或者模仿老师示范来达到静心。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被认为是因为意念重导致动作僵硬。所以只能放弃之前方法,而是跟着老师反复练习,有时候甚至感到昏昏欲睡。但最终发现,当我不再过分考虑如何进入静态状态,而只是简单地跟随行动时,却不知不觉间达成了更好的结果——既放松又神思宁静,这让我明白入静是一种功夫,是一种能力,只有经过长时间使用才能真正达到最佳状态。
二、高效找到自然呼吸,并且做到这一点,也是一种受益于赵老师强调无意于呼吸自然而生出的境界解决呼吸问题,即建立在松静舒展缓慢柔和连贯专注的大气象修炼环境里自得其顺遂,与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样神秘感十足。这也是因为杨氏太极拳帮助我逐步领悟了呼吸自然深长之法。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
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