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剑法之练拳与用进废退又可谓是问世间何为真正的精进

我在学习杨氏太极拳的过程中,经过四五年的时间,我才开始感受到“用进废退”的意义。起初,我的水平只能算是“菜鸟”,但随着不断的练习和悟性逐渐提高,现在我已经能从中获得一些心得。

众所周知,无论身体还是大脑,它们都有潜力可以被开发和利用。如果你主动地去使用它们,那么它们就会变得更加强大。但如果不去使用,它们就会变得无效。这就是所谓的“用则进,废则退”。

在过去,我尝试过游泳、健身操以及快步走等运动,但这些活动并没有让我体会到深刻的变化。唯有杨氏太极拳,使我感受到了这种转变。

以下是我对此的一些理解,并请前辈指正:

首先,“用进废退”体现在身体部位上。

一、肩窝的打开和拉伸。在任何其他运动中,这个部位通常不会被训练。但在杨氏太极拳中,我们必须做到每一式中的“沉肩坠肘”。通过这个要求,我们需要把双肩向下拉开,从而达到松沉的感觉。我虽然还没有完全掌握这项技能,但我已经意识到要慢慢地拉开我的肩窝,以达到松沉的感觉。

二、腰部与髋部同步转动。在日常生活或其他运动中,我们很少注意头容正直同时进行腰部和髋部的大幅度转动。而在杨氏太极拳中,这种同步转动是非常重要的。我曾经只转腰而不移动髋骨,因此无法发挥出完整劲道,容易导致扭伤或其他伤害。

三、胯根打开。这意味着对髋底前方肌腱韧带进行拉伸与收缩训练。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开发这一功能,那么裆底圆撑就应该易如反掌。不过,我目前还未能完全掌握这一点,但已经感到下盘稳固,有望通过老师指导下的持续训练来实现自如完成。

四、手臂展开时五指松舒与掌心微凹同步,以及推掌时与命门吐出的同步等关系,都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实现。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且感受到内外连贯利亮的情况发生。此外,还有一些无形功能也受益于这样的锻炼,如入静状态等。

其次,不仅肢体功能,更有一些无形之功同样适用于“用进废退”。

一、“入静”。这是一个难题,因为它涉及意念上的集中。最初,我试图通过回忆书本内容、光盘示范以及老师指导来模仿,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放弃了以前方法,将注意力放在跟随老师动作反复练习上,有时候甚至因为疲劳而昏昏欲睡。当老师说好时,我仍然觉得自己没有真正达成人静状态,所以放弃了之前努力。一天,一直以来的放松方式突然间给我带来了神思也静下来了。我原来以为先人静再练拳,现在明白真正的人静是在长时间实践后自然产生出来,而不是由己为之制造出来的事物,是一种能力,只有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专注锻炼才能调整至最佳状态。

二、“呼吸自然”。解决呼吸问题,也是一种能力,是建立在松静舒展缓慢柔和连贯专注太极拳实践中的自然现象。这也是因为杨氏太極拳帮助我,用進廢退逐步领悟了呼吸自然深长方法。不久前的短暂学习,就已获益匪浅。首先,一些原本没用的肢体部分现在开始发挥作用;其次,身体灵活性越来越高;再者,由于精神饱满气色改善心境安定,便可享受全身轻松平衡的心态,即为楊氏太極拳特有的效果之一,最终修养的是心境,用良好的心境客观地看待周围一切事物,不论何时都能保持平衡的心态,这得益于身与心之间精准协调运转。

标签: 太极拳简化24式武功秘籍书图片大全十大最强腿法中国功夫网太极八式慢动作分解教学视频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