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入研究了王宗岳的《太极拳谱》五篇拳论,认为太极拳应该“弃‘掤’舍‘肘’”。以下是我的具体分析。
首先,我要谈谈“弃‘掤’”。字典上定义,“掤”是一个臆造的字,它代表的是臆想和断念。有些拳论中提到“掤手两臂要圆撑”,但在王宗岳的《太极拳谱》中,这与他的其他观点相矛盾,比如“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以及内外柔软、不易动作等原则。这说明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抛弃这个概念,并用“拱”来代替它。“拱”意味着顺势借力,用双臂轻松地向上举起,在接触和随从中借力使对方失去平衡。这也是《太极拳论》中的“仰之则弥高”的道理。我将在另一个文章中详细探讨关于拱的玄机。
其次,我要谈谈“舍‘肘’”。在八法中的只有一个名词——肘,是外家武术常见的手段,所以人们说:“宁挨十手,不挨一肘。”这说明了它的杀伤力。在擂台搏击比赛中,因为容易造成伤害,所以被禁止使用。通过研究王宗岳的《太极拳谱》,我们可以理解到,“肘”并不属于太极拳范畴。在八法中,“肘法”应是指扌周法。“扌周”,民间常用的表达方式,如吃饭时用手拿碗或锅。但由于传统上的误解,人们长期将扌周误读为肘,因此形成了一种混淆现象。在推手练功时,我们使用扌周,而禁用它,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个误解。扌周法用于顺势借力,使对方面临局部力量而导致整体失衡,从而陷入被动状态。而这种温文尔雅又安全可行,与提升寿命延年之意相符。此外,在走架行功时如何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及如何根据形变体现出扌周,以及在推手练功时如何巧妙应用这些都将另行探讨。
总结来说,“弃‘掤’舍‘肘’”,用拱代替掤,将肘改为扌周,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也是我对武术界的一份贡献。因此,本文仅供研究者参考,对于理解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同仁们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