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拳起源于何时、何地、由何人所创,至今尚难找到确凿的证据。但是通过上海绵拳代表人物孙福海之子——孙长根、孙宝庆的回忆,可以确定在上海最早传播绵拳的人是孙福海的师父孟光银。1920年前后,孟光银来到上海传授绵拳,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完善。
孟光银(原名孟招德,又名孟关宇或孟关雨),原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沧州顺德镖局的镖师,主要在山东、河南两地走镖,后拜一位经商的老翁学拳而得绵拳。这在清末民初武术家吴志青所撰写的《太极正宗》中收录的《向恺然先生练太极拳之经验》一文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上海李瑞九家曾聘有拳术教师孟某,所擅长之拳称绵拳,共有八路架式,亦有两人推手法,用意颇似太极。闻孟某少时,在山东、河南之间保镳为业,富有膂力,尤善单刀,其名颇显。孟年少气盛,自负其技睥睨侪辈,一日携镳投宿於旅店,与同道者谈武艺,有旁若无人之概。忽有同宿一须发皓然之老叟在旁冷笑,鄙视之意现於颜色。孟不能堪,忿然谓叽曰:若龙钟似此,不知天高地厚,将毋倚老卖老,以为我没奈何乎?叽从容曰:强中更有一重强中手,不知汝等不识真豪杰也,因见汝等皆轻视吾辈,为非作歹,无可奈何耳。此乃世事如棋局,大智大勇方能成就大业也。
这段文字记载为绵拳的早期发展提供了佐证。文中较为详尽地记载了 孟光银学习 练习与创造出这门独特 武术艺术 的经过。而关于“老翁”,是否真正存在,也还是个未解之谜。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位被尊称为“老翁”的老师对他人的影响深远,他不仅教给了他一个新的生计,还赋予了他一种特殊的手法,即今日我们所称作“繞指柔”(又叫做“转圈子”或者“掐脊背”)这一招,它是一种非常独特且有效的手法,使得对手难以捉摸,从而使得打斗更加精彩和复杂。
据文中的记载,当时这些流动着各式各样的故事和传奇的人们,他们有的从事着走私货物,有些则是商贾,他们都带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将要踏上的道路将会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汇聚于此,而他们共同点就是对武功修炼的一种热爱与追求。这股热情,就像一团火焰,将他们统一起来,让他们忘却一切烦恼,只为了那份纯粹的情感,那份对于生命美好的追求。
随着时间流逝,这些人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他们开始寻找一种能够让自己更加安全,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同时也能够锻炼身体的手段。当时的一个偶然机会,让他们发现到了一个秘密——即使是在最危险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一种既温柔又坚不可摧的手法来保护自己。这便是今天我们知道的小小内功心法,被人们广泛传承下来,并成为了一种特殊技能,即今日我们所称作 “繞指柔”。
这个过程,是多代人共同努力下的结果,每个人都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而这种方法总是在不断演变,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充满魅力的武术体系——我们的今天所说的 “繞指柔”。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