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传承中华武术 德艺双馨名垂青史 义务传承中华武术 德艺双馨名垂青史,武术少儿版,少林武术溯源,天山武术功夫武术前辈张树华先生曾先后担任徐州市武协八卦掌形意拳委员会会长,江苏师范大学武协顾问,中德武术协会顾问,在徐州武术界被尊称为“彭城八卦王”,他的名字被收录在《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立秋之日,自幼崇尚习武,曾研练少林拳、少林气功的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随同张树华先生的长子张桐走进了徐州市云龙区津浦路王杰派出所西侧职工宿舍楼,到张树华先生家中采访。 听其言,可知其行;观其拳,可知其德;武术中武德居首也。第一眼看到张树华先生,就让我心生敬意,老先生虽已年逾八旬,但精神矍铄,满面红光。举杯品茶,以武论道,慷慨激昂。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让人景仰。 青年时代,张树华师从著名形意八卦大师张占魁钱树桥先生,开启了自己的武术之梦。 1957年,张树华正式成为钱树桥的入室后,研练八卦掌,刻苦认真,备受师父的宠爱,深得师父真传。每每武林同道中人来访,师父都是让张树华演练示范。张树华一向尊重师长,谦虚好学。与同门师兄及众多好友相处友善,他向师兄张仁甫、潘荣弟学习太极推手,向王玉金、苗继善学习形意拳,向胡传义、黄金正学习摔跤术,既掌握了武术真谛,又加深了师徒师兄弟和拳友情谊。 张树华先生拿出三十年前拍的照片,历数家珍般,骄傲地给我介绍自己研习武术时的精气神,仿佛回到了当年,在客厅起身展示“八仙剑之夜叉探海”、“八卦掌之单换掌、背身掌”、“形意拳之劈拳”等,身姿之矫健不减当年,这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1971年,恩师钱树桥先生仙逝后,张树华游历全国,遍寻名师,先后到济南跟宛殿文学习摔跤术,继而在广州军体校教授张登奎处深造中国摔跤术,再随国家国体委武术司司长李天骥研练太极推手及武当对剑。后经马兴元先生推荐,跟著名武术家王文魁先生习练程派八卦掌及器械;出差青岛,结识尹式八卦名家庞鸿志先生,又习练了尹式八卦掌。他潜心众采百家之长,竭力夯实武功基础,在中华武术营养的滋养中,立志传承中华优良武德,数十年如一日。1995年9月,年近60的张树华依然宝刀未老,参加第二届国际八卦掌联谊会观摩表演赛,获得老年男子组八卦掌传统掌法优胜奖。2003年,他荣获中国武术协会永久会员。2006年,被聘为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中国式摔跤课程教师。2009年,他被聘为徐州市武术运动协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步入晚年后,德高望重的张树华出任徐州市武术运动协会会长,潜心研究八卦掌、形意拳、八级拳等传统拳术的奥秘,弘扬中华武术的真谛。 张树华先生习武七十余载,始终坚持义务传承武术文化,弘扬尚武精神。浇花浇根,教人教心,传承武术,也要重视传承优良武德。只有培养尊师爱友、虚心好学的高尚品德,才能师徒融洽、学习相长。他认为,武学知识武功根底的双丰收,得益于求学精进、永不满足和众师指教。他下决心要把诸位老师所教武学,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让无数爱好者从他的教学传艺中获益。在民间武术教育事业中,他呕心沥血,博采众长,因材施教,规范示范,认真教学,来自市区、周边县(市)区及外省市的学习武术的500余学生,拜师不需磕头、也不收学费,坚持义务传授其八卦掌、形意拳、摔跤术。这些中,付小光经过他的精心指导、培养后,成为国家级摔跤裁判,担任全国比赛的执行裁判、副总裁、总裁;施其君在中国第四届全运会上,获得摔跤重量级比赛第三名,继而成长为全国散打冠军;曾出演电影《力王》男主角的香港著名演员、武打明星樊少皇少年时代专程来到张树华家里求学武术,习练八极拳、形意拳近2年;魏北京,在首都第一届武林大会散打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季军、王希宏、董文义、叶以才、朱敬凯、杜伟等均成为武林新秀,在省市级武术比赛中获得不菲的成绩,类似成功案例不胜枚举。 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愿张树华先生深邃的传承武术的精神,继续激励更多的武林同道献身中华武术。
2025-03-19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