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太极24式分解式介绍协调架动作技巧探究-胡新朝郭桂珍

在太极拳的盘架中,手眼身法步的配合默契,使得动作优美自然,攻防意图表达清楚明了,气势磅礴也能得到体现。相反,如果身躯四肢零零散散,没有达到意图、意不传神,一套拳练得越是精致细微,就显得越是自然顺达。这其中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动作的协调性问题。要做好协调,不仅需要具备肌肉训练这一最基本条件,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一、动作运行顺畅、顺随、顺力,有一不顺就可能不畅。火车之所以跑得快,跑得平稳,是因为所有动力向着一个方向运动。如果中间任何一个部位没有向左或向右甚至向后运劲,这就是顺力,顺力就使动作流畅。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车头前进,而中间车箱车轮有向左拐向右拐,即便如此也不利于行进,而且可能导致颠覆倾倒。在走路或跑步时,我们应保持头部前伸,躯干前倾,以及左右臂与双腿交错运力的完整一气,这样才算协调良好。而如果头偏斜身子扭转,或双臂无配合两条腿再怎么用力,也难以快速行走。

二、弄清以腰带,以手领的主次关系,并明确发劲点和领劲点的部位。在太极拳行功中,以腰带,以手领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但不能一概而论。两者关系不明确,无疑会出现手动腰不动零零散散,要或出现腰劲手不动僵硬之状。在某些特定的技巧里,如42式剑中的提膝劈剑,一式,在右弓步削剑后,由于先是腰胯重心后移至左腿,再由此基础上右臂挥剑引为辅,最终待剑至头右上方时下劈。这就是以腰带为主,以右臂挥半圈为辅。如果颠倒两者的用力的主次关系,或平分后坐与扭腰抡臂之力量,便会形成上身倾斜。

三、枝移动叶随,从里及外透过现象找本质,摸着枝节抓大节。在不断精炼协调过程中,不但要用实践去练,还需善于用心用脑子去理解和分析每个具体行动遇到困难时,将其作为学习机会,用辨证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像在医疗领域通过症状诊断病因一样标本兼治否则将无所适从或者事倍功半。此外,对于一些特别复杂的问题,如42式云手一式中的横移脚掌必须呈平行移动,但实际操作往往由于髋关节拉开不足或拉开幅度不足导致脚掌呈外八字形,这并非踝关节问题,而主要在髋关节控制上,因此要重点训练侧压腿等基本功,让髋关节松开解决问题,同时对整个行动也有极大的帮助。

最后,要使每个技术都达到最佳状态,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理解“运作用意而非强制使用力量”。这个原则虽然简单易懂,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很难完全实现,因为似乎根本无法没有使用任何力量。但仔细体悟身体为什么能够完成各种造型和表现出各种技术,只需要一种由内而出的力量即可,从脊椎发出,然后沿着背部肩膀传递至手/arm, 或者从胯下开始推送到脚尖。这正是太极拳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既有内力的集中,又能保持身体各部分之间完美的一致性。

标签: 中国现存的武术门派有哪些有创意的军团名字罕见好听的帮派名字女生好听的帮派名字霸气好听的江湖帮派名字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