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极拳的内在运行方式
物体与人的动平衡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重心的概念,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每个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当一个物体的重心偏移了支撑它的底盘时,就会倾倒。
太极运动中的动平衡
经过长期基本功、站桩和打太极拳的训练,身体应做到以下要领:虚领顶劲、收颔、竖项、含胸拔背与松腰落胯、气沉丹田,达到身体上下对拉拔长。裹臀、屈膝、圆裆、双脚趾抓地,使两腿如富有弹性的“悬臂梁”托住身体,并予调正。以此身架支撑两侧相对称的沉肩、坠肘,如同天平方式调整身体的平衡。太极拳以腰为主宰,带动全身螺旋转动,将全身徐徐卷拢成一个松开整且活泼有力的整体。
呼吸与内气及内劲的关系
腹式逆呼吸方式适用太极推手。当气呼出时,内气沉入下丹田,小腹鼓起,内气运遍全身直至体内各处末梢。当吸气时,内气聚集于中丹田,隆起。这样外气与内气形成互动,全身形态随着意图而变化,无不表现为意合于我,不离于我之理。
二、中医理论与太极运动的一致性
以柔克刚
在推手中控制对方,而非主动攻击,以和为贵,不主动进攻,看似墨守成规,但实际上,只要对方一出手,即可化解其力量,从而不失机遇进行反击。在过招过程中,我观察彼方每一步步骤,用精神专注和意识贯通来预测其行动方向,同时利用接触点感知彼方力量变化,最终能在彼方行动之前完成自己的反应,因此总是保持优势位置。而当对方突然快速拿腕折臂时,由于我的整个身体既松又含着完整架构,没有任何阻碍或抵抗,所以使得他无论如何也拿不到实质上的效果。他必须借助更多力量去擒拿,但由于他的姿势变得僵硬,他无法获得足够大的空间来使用这些力量,从而导致他的举措最终落空。我则通过顺势操作将他们引导向更大的空间或新的机会,从而实现了有效防御并转换为进攻。
内劲应用示例
若对方用双手向我推来,我仅需用一臂即可接住这股力道,因为我的整个躯干具有充满活力的柔韧性,也就是所谓的心灵般自然流畅没有分界线的手段,这种本质是我们称作太極內勁,它赋予了我的臂膀一种弹性的缓冲能力,无论他多么快速度给予给我,我也不感到疲惫或受伤。但如果他们试图以强大之力压迫我,那么我就会利用这个瞬间让我们的中心轴线交错,让他们被迫改变方向从而失去了原来的节奏和目标,然后再迅速地调整自己的位置,以便继续追踪并寻找新的突破点。此类情况发生的时候,一旦发现对方已经开始前倾或者尝试回复姿势,我就会立即采取行动,以捏指作为敲击点,将所有来自对面的压力全部导向该点,并迅速移动到另一个角度,以避免任何直接冲突,同时保留最佳状态等待进一步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对方必然会因为不断失败尝试,而逐渐消耗自身能量,最终败北。而我们则通过这种战略布局以及不断调整策略,为自己赢得比赛提供必要条件。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