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好听的帮会名字:心意拳传说之谜解
关于心意拳之创立,旧传有三说:
一曰“心意拳为印度高僧达摩所创”。相传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天竺(今印度)香至王之三子达摩泛海至广州。武帝闻之,派使者迎其至建业(今南京)。后因话不投机而离梁,渡江到北魏,上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九年后圆寂。大同元年(535),葬于熊耳山定林寺。达摩死后,始有其传播武技之说。后来,又有了关于其创立心意拳的传说。十七年(1928),凌善清在其所著《形意五行拳图说·形意拳之源流》中云:“六朝时,天竺僧达摩始挟其所谓西域技击者来传之于中土……”然而,这些记载均未见证人可考,更无确凿的文献支持。
二曰“心意拳为岳飞所创”。此说最早见于文字的是曹继武的“十法摘要”。曹氏云:“惟此拳者则出自宋朝穆王。”戴龙邦承其师曹继武之说,为“拳”作序云:“岳飞当童子时,受业于周侗师……”然而,这种依托岳飞以增重的心情也让学者们产生了质疑。在《宋史》卷365《岳飞全传》的记载中,并未提及岳飞创建心意拳的事迹。而且,以19岁结婚、16岁得子的年龄和短暂军旅生涯,不足以支撑他在18岁左右就能独立创建一套完整的心理与内功结合的大型武术体系。
因此,无论是将心意拳归功于达摩或岳飞,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都无法完全解释这一系统性的文化现象。这意味着这些故事可能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于英雄人物和文化遗产的美好想象,而非真实历史记录。不难看出,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对这些故事持谨慎态度,或认为它们不过是民间口头流转下来的典故,而非基于事实。
总而言之,当我们探寻这段古老历史时,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审视每一个细节,不仅要关注文本上的记录,还要考虑那些被遗漏或被误导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接近真实的过去。
2025-03-22
2025-03-22
2025-03-22
2025-03-22
2025-03-22
2025-03-22
2025-03-22
2025-03-22
2025-03-22
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