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的武术自学指南:韩兴民轻灵劲实践案例分析
韩兴民,1952年出生,现年59岁,是永年广府南关人。9岁随父韩会明、陈秀峰(班侯徒孙,李万成)学习拳法。1962年后,他先后拜傅宗元、傅钟文、赵斌为师,成为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1991至1996年连续三届任邯郸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团体表演总教练;1993至2001年两届任邯郸市政协委员。此外,他自2004起连续七届任永年县广府太极拳年会裁判长,并获得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称号。
在《武魂》杂志2009年的12期中,有一篇笔者的文章《永年南关访拳》,引发了许多读者对韩兴民先生轻灵劲练习方法的好奇和询问。甚至有一些练习者不惜千里迢迢前往永年的南关拜访他,以求解惑和学习。
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本文将尝试对韩兴民先生的轻灵劲进行诠释,以期达到更深入的武术交流。
轻灵劲源于李雅轩“五级势道”的说法,其中包括僵沉松沉及虚无等多个阶段。他认为:“僵不如沉沉,不如松松,不如轻轻,不如虚无。”这些概念是对不同进境水平太极拳实践者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是其师杨澄甫公教法中的高层次概括。
笔者非常钦佩李雅轩大师,因为他没有停留在初级阶段,而是承认并直接解决初期产生的问题,这使得他的练功方式迅速进入到了松沉及虚无之境界。
笔者认为,松沉与轻灵是不可逾越的功夫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领包括“虚领顶进”、“气沉丹田”。身体内气从肩部聚拢到腰部下降,这主要是在内气合的情况下进行实践。如果不能理解阴阳关系,就无法掌握真功夫,即便达到了八段高手也未能真正掌握太极之门。
除了上述要领,还需要通过“心静意专”、“气敛神聚”来完善练习,这样才能形成内气敛,使得内气从上而下的走向更加集中,从腰间脊骨打出开式时升腾力度加强,从肩肘手通出的内力变得更加圆润厚重。这才算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心理和物理上的整合过程,使身形显得更加轻巧自然且有着超凡脱俗的力量感。当此技术被不断磨炼,最终能够流畅地实现这一点,那么就已经达到了所谓的“輕靈勁”。
此时身法特点表现为步伐快速闪烁、腰部柔软舒展以及手肘活泼舞动,如同一个空中的球体缓缓升起或稳定落下的感觉,与最初慢慢下降的大球相比,它更像是一个蓬勃向上的小球体,在场地上自由飞跃,无论是前行还是侧滑都显得如此顺畅自然。在这样的状态下,每一步每一转都是精准控制,让人感到既惊叹又敬佩。而这种状态对于普通人的模仿则难以达到,但对于像韩兴民这样经过数十年的修炼的人来说,则似乎易如反掌。他在演示打单势时,其架子低矮却又宽阔开阔,腿部支撑全身动作稳固,就像是金刚捣锥般坚不可摧。一旦达到这样的境界,对于调整内部力量就有了天然优势,可以继续提升自己的技艺进入更高层次——即所谓的“虚無勁”。
最后,我们希望韩兴民老师能够继续探索并传授这方面知识,为更多追求武术卓越的人提供宝贵指导。不仅如此,也希望他能早日实现目标,将自身经历融入到更高层次——即所谓“虛無勁”的领域,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一个新的启示与方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