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鰶钓鱼调漂时反向找底需验证在自然环境中

在钓鱼的过程中,有许多朋友们在寻找底部时经常会遇到一个困惑:当浮标露出水面3目,挂上饵料为什么就变成了4目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要你能理解它的原理。首先,你需要知道的是,你用的钓饵和找底工具之间的重量差异。如果是在自然环境下长期稳定的静流区域或者是积淤较厚的养殖池塘,那么水底通常都有不等厚度的“虚底”。如果你使用的是比较重的铅皮来找底,钩子很容易穿过虚底落在硬实的地方。当你换上更轻的钓饵时,因为它比铅皮轻很多,钩子就会沉到浅表或是埋入浅层,因此浮标露出水面的目数就会增加。

我曾经用与钓饵体积相似的橡皮块来找底,但是必须强调的是,这样的橡皮块应该与你的钓饵体积接近。一旦橡皮块的重量超过了 钓饵达到一定程度,它们也会出现类似现象。因此,不难想象,用既硬又重的小鱼干作为钓饵,在厚实虚顶下的水域里投下,小鱼干会穿过虚顶落在真正实质性食物之下,而鱼儿看不到、吃不到这点食物,又怎么可能成功地捕捉它们?

我喜欢使用小型橡皮块来找底,我有两个理由:第一,它不会脱落,所以找到位置更加准确;第二,我可以根据视线上的粗细以及我的意图选择不同的大小和重量的小橡皮块。这使得我能够随意地进行调整。这些四边形小块可以通过将学生擦字用的橡皮片切成不同大小和形状即可制作完成(这种形状多角且棱角分明,与常规圆球或椭圆形有所区别),而且它们对鱼来说新奇而不易被发现,使得寻找位置变得更加容易。

选择适合于浮标2-3目浮力的橡皮块尺寸,并且以此为基准稍微增大一些,以便能够覆盖并超出挂着饵料刻度1至2目范围内。在没有足够数量的情况下,这种做法也不太好。此外,如果想要追踪灵活动作,可以把这样的塑料片放在一根双头针尖处用于搜索,而如果想捕捉顽固行动,则直接悬挂其本身即可。为了确保不会测过头,同时又能确定找到正确位置,我们可以采用反向验证法。

例如,如果我们的目标是5目深度,我们先让带着这样的小塑料片的一端悬停到底部,将其放置于5目的深度,然后慢慢将浮标向下移动直至达到4目的深度,如果没有改变,那么我们已经到了正确位置了。但如果发生变化,就继续向下去直到变回5目的状态再次回到原始状态。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确保既不会低估,也不会高估实际深度。而当我们换上真正用于吸引鱼类的大型鲜肉后,如果由于它比那个用以探测之物轻,便导致浮标略微升起,我们仍然保持这个5目的状态,从而开始试探性捕捞,即使之后发现需要调整也不是晚,而且这时候观察一下漆笔棒是否移动以及渔获情况再决定如何调整总是不迟到的策略。在某些人眼中,他们总感觉缺乏安全感,没有完全信任自己的技巧。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宁愿花更多时间确保一切都按计划进行,也不要半途而废。我特别强调,对于那些专注于鲫鱼选种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能让任何一种食物穿透那层“空心”部分,因为鲫魚並沒有掘泥觅食的情景,因此他们无法触及那些潜藏在地下的真实美味佳肴。

标签: 有创意的帮派名字大全好听霸气的战盟名字八大门派对应的隐世门派游戏帮派名字大全诗意广东武林门派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