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派,作为中国武术五大流派之一,其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从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出,崆峒派的武学早已超越了少林、峨嵋、武当等其他流派的兴起。在《庄子》、《尔雅》、《史记》等书中,都有对“空同之人武”的描述,这表明崆峒派在很早期就已经开始形成其独特的文化和实践。
唐代是崆峒派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那时候,“花架门”这套高深武功正式完善,并由飞虹子成为第一代掌门人。这一时期,崆峒派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而且也开始形成了一定的组织结构。
到了晚清时期,崆峒派迎来了鼎盛时期,而现代则似乎让它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人只将其视为虚构中的一个名门正派,但事实上,它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传统和实践方式。在现代演练中,剑术并非主要武器,而是扇子、拂尘、铁耙、双钩等武器更常见。
金庸先生曾在崆峒山立碑:“崆峒武术,威震西陲。”但实际上,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虽然它确实在一些地区如四川和广东得到了传播,但这样的情况远不止这些。而且,不同于道士专修的一般印象,月牙铲、拂尘、扇子都是常用的器械,同时拳术中融入了佛道儒三家文化,如先天十八罗汉、三十六式八卦掌等。
今天,我们还能看到释妙林大师,他是一个全山佛教住持,也是一位习练发扬崆峬派武学的人。他与第十代掌门人燕飞霞结缘,并继承了她的遗志,用宝石“田黄石”来振兴这一流派。
在历史上,每一位宗师都会根据不同人的性情来创编不同的套路,最终形成了八个门:飞龙门、中级技艺;神拳门、高级攻击;夺命门、高级防御;醉門·追魂門·玄空門為秘傳門序,以奇兵門最為奇特讲究阵法。而每个门都包含15-16套拳法共计118种,其中包括燕式古太极八式、大成至尊无相神功及達摩神功等高深莫测之法。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修身养性还是健体技击方面,对于观赏性要求极高,因此具有非常强烈的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结合体。以柔美为主,将身步手法塑造成弧线曲线,使得整个人格外优雅动作自然。此外所使用兵器以短、小、轻、小巧而又灵活,有着独特风格,如扇子、小刀、二尺长棍或鞭杖等,是一种既可用于战斗又能展现艺术性的 武学体系。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