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2013年1期刊发了我关于太极拳趣味功夫的文章,引起了一些读者对于我的观点的好奇与质疑。为了解答他们的疑问,我在这里进一步阐述我的想法。
太极拳中的推手,是练习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因此在推手中争斗是不恰当的。如果在推手中出现争夺和对抗,那么就无法达到练习的目的。
我提到的发放、穿发、擒拿、甩手、断手、散手以及神手,这些都是我对不同技巧理解和区分的一些感悟。
我们可以这样看待这些技巧之间的关系:
穿化克制发放,依据是“用重不如用轻,用轻不如用空”。意思是说,用力要柔软,不要死盯着对方,而应该让自己的力量更为自然。
擒拿克制穿化,依据是“出手便拿,落手便擒”。这意味着我们的动作应迅速而有力,让对方无从逃脱。
断手克制擒拿,依据是“好拿不如拙打”。即使能抓住对方,也不要过于紧张或强硬,而应该保持一种随意自如。
散 手克制断 手,依据是“撒去满天皆是 手,浑身都是机关抢”。这是指将自己的动作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使得每一个击打都充满变化,无可预测性。
神 Hand 克制散 Hand ,依据是 “练精化气 , 练气归神 , 万法归于神聚”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地修炼,将身体与心灵融合,以至于所有动作都来源于内心深处。
技击研究是一门艺术,它涉及到学问和探索,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健身与友谊。因此,我们作为习武的人,更应当注重武德修养,把它放在首位。
真正意义上的武术竞技,只适用于少数人。在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或者河南电视台《武林风》的比赛中,你才能看到真正高水平的选项。但对于大多数爱好者来说,他们应当把健康与友谊放在首位。
参加任何形式的竞技,都需要具备相应条件,但对于绝大多数爱好者来说,他们应当将健身与友谊放在首位,因为这是太极拳所追求的地方。
至今为止,对于什么才算得上真正的太极拳,还没有达成共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对这个话题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8 同样,对于何为太极拳推-hand,也缺乏一致意见。这表明这个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进行探讨和学习。
9 研究王宗岳先生编写的心经——《太极拳谱》的五篇论语,可以深刻认识到:太极拳是一种以益寿延年的健身良方,而不是其他什么。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认为的一样,它还能做更多的事情,或许更多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情感需求或虚幻期待而已?
10 从上述结论可以看出:如果你想要通过太极拳来提升自身健康,并且享受其中带来的乐趣,那么在练习时,就不应该计较胜负,不要因为一些小节而纷争,这样做确实错误且误导了人们对此运动本质理解之外的人们,以及那些尚未发现其奥秘的人们也可能被这种错误行为所误导,从而错失了该活动本应给予他们的事物价值体验,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的个人精神品质不会得到提升,因为精神品质建立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如果总是在比拼胜负之中,那么根本无法达到这一目标。所以说,在进行推Hand 时,要遵循"松"原则,即使用柔软的手法,让自己成为掌控局面的主宰,而不是局面中的被动参与者,这样的状态才符合真正在寻找平衡,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避免潜藏危险并减少受伤风险
11 太極劍の練習目的之一就是尋求「松」的狀態,這種狀態既是我們一切技能發源的地方,又是我們所有技能核心所在地。我們應該努力將這個概念實踐於日常練習當中
12 最後,我對王宗岳先生編寫的心經——《太極劍譜》的五篇論語進行了解釋與探討,這些文字反映了筆者的對於不同功夫理念與實踐方法的一系列思考與感悟。我並非只專注於某一種特定的功夫技術,而是我試圖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這門藝術,並透過實際操作來驗證這些建議是否可行。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