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太极拳运动蓬勃发展,已然进入大普及、大繁荣时期。流派纷呈自不待言,写文立说著书者也大有人在。然而,遍观时下太极拳诸文,能够做到语出有据者十分鲜见。引用经典拳论、前辈语录不言出处,模棱两可、糊里糊涂,这似乎成了一种通病。在今年《中华武术》第五期中,只有李德义先生文《三年一小成,九年一大成》基本做到了引语有出处。
其他文章则多数不提标榜自己的师傅和本派前辈,大多数只写“经典拳论云”,或是“古人云”、“古拳论云”等等,不一而足。这可能由两个原因造成:第一,如果确实不知道这些经典的出处,只能含糊其辞;第二,如果故意回避,那么就闪烁其词,因为这些经典非本派之作,有意识地隐去作者名讳。
笔者曾与吴文翰老师探讨过,他是当代对太极拳理论研究最有成就的人,其出版的专著如《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吴文翰武术文存》、《太极拳书目考》,以及公开发表的近三百篇文章,都有理有据,对后学树立了榜样。
对于这种状况,我们都意识到普及太极拳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在今年《中华武术》第五期中,有十余篇关于太极拳的文章,却未注明出处,其中包括一些错误引用的例子,如:“彼不用力,我也不用力,我意在先;彼用力,我也用力,我劲在先。”(原句为:“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劲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
同样的错误出现于其他许多引述,比如:“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躯使。”(原句中的“驱使”被误读),以及其他许多相似情况。这表明这些语录的大部分来自仅有的两位作者:武禹襄和李亦畲,而很多人为了避免触犯禁忌,将他们视而不见或者回避提及。
接下来,我们将简要介绍这两位伟大的人物,并分享笔者的研究成果,以期更多的人了解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学说,以及如何更正当地理解和使用这些关键概念,在撰写有关这门艺术的话题时,以最基本的一种尊重对待那些提供我们宝贵信息的人们。
2025-04-11
2025-05-20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