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太极拳理论与少林武功秘籍大全杨志英的物品探究

近三十年来,太极拳运动蓬勃发展,已然进入大普及、大繁荣时期。流派纷呈自不待言,写文立说著书者也大有人在。然而,遍观时下太极拳诸文,能够做到语出有据者十分鲜见。引用经典拳论、前辈语录不言出处,模棱两可、糊里糊涂,这似乎成了一种通病。在今年《中华武术》第五期中,只有李德义先生文《三年一小成,九年一大成》基本做到了引语有出处。

其他文章则多存隐晦之词,如“经典拳论云”或“古人云”等,不具具体来源。此类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两点:一是不知其真实作者,只能含糊其辞;二是故意回避,将这些经典拳论非本派之作,有意识地隐去作者名讳。

对于这种状况,我与吴文翰老师多次探讨。他是一位对太极拳理论研究最有成就的学者,其出版的专著如《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吴文翰武术文存》和《太极拳书目考》,以及公开发表的近三百篇文章,都以理为基准,用事为依据,对后学树立了榜样。我和他都深刻认识到普及太极拳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再次翻阅今年《中华武术》第五期,我们发现十余篇关于太极拳的文章,却未注明引用的出处。这其中包括:“彼不用力,我也不用力,我意在先;彼用力,我也用力,我劲在先。”(原话来自李亦畲《五字诀》,但被误记为:“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

此外还有:“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躯使。”(原句应读“驱使”,而非“躯使”),“从人则活,随己则滞。”(原句应读“由己”,而非“随己”),“意不断,劲不断。”(原句应读“劲断意不断”,而非相反)。

还有其他几条似曾相识的话语,比如:“气若车轮腰若车轴”。它们似乎都是众所周知,但却往往缺乏确切来源。而且,由于没有准确引证,这些内容容易被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

显然,这些话语的大部分只来自两位人物——武禹襄和李亦畲,而我们却常常忽视他们,或是不愿提起,或是在文字中闪烁其词,以避免提及这些不是本派作品的事实。

因此,在撰写有关太极拳理论文献时,我们应当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原始创作保持尊重,并努力寻找并标明所有引用中的来源,以便后世能更好地理解这门艺术并推进其发展。

标签: 古风有诗意的帮派名字中国武术哪个门派最强武林门派职位四字仙盟诗意名字安徽有什么武林门派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