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近三十年来,太极拳运动蓬勃发展,已然进入大普及、大繁荣时期。流派纷呈自不待言,写文立说著书者也大有人在。然而,遍观时下太极拳诸文,能够做到语出有据者十分鲜见。引用经典拳论、前辈语录不言出处,模棱两可、糊里糊涂,这似乎成了一种通病。以今年《中华武术》第五期为例。刊发的太极拳文章逾二十篇,只有李德义先生文《三年一小成,九年一大成》基本做到了引语有出处。其他,大多数只字未提,或写作“经典拳论云”,或写作“古人云”“古拳论云”等等,不一而足。
究其原因,不外两点:
一是果真不知出自何人,只能含糊其辞。这往往引文不够准确,又易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
二是故意回避闪烁其词,因为这些经典拳论非本派之作,有意识地隐去作者名讳。
对这种状况,我与吴文翰老师探讨过。他是当代对太极拳理论研究最有成就者,现在已经出版了三本专著和公开发表了近三百篇文章,都有理有据,对后学树立了榜样。我和他都意识到普及太极拳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中华武术》第五期中,如果仔细查看,每篇关于太极拳的文章几乎都没有标明引用的出处,比如:
"彼不用力,我也不用力,我意在先;彼用力,我也用力,我劲在先。”(原句为:“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
以下几个名言均来自武禹襄《打手要言》的不同版本: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躯使。”(原句中的“驱使”被误读成了“躯使”。)
“从人则活,从己则滞。”(原句中的“由己”被误读成了“从己”。)
“意不断劲不断。”
此外还有:
“气若车轮腰若车轴。”
“气以直养而无害。”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原句中并未出现"令"字)
"意全身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这样的描述显得很混乱,而且容易让后来的学习者产生误解。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建议,就无法将它们融入实践中,以达到提高技巧和修炼效果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会简述武禹襄和李亦畲这两位前辈的大概情况,并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以便更多的人了解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太極戲法思想基础。在撰寫論述時,我们应当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对于創新的作者给予應有的尊重。
对于这些问题,上面提到的很多错误都是由于没有正确引用或者使用原始资料进行分析造成的问题,而不是因为缺乏相关资料或信息。此类错误如果继续存在,将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武术文化深层次理解与掌握,使得许多宝贵资源白白浪费掉了,让我们共同努力改善这一现状吧!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