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太极拳运动蓬勃发展,已然进入大普及、大繁荣时期。流派纷呈自不待言,写文立说著书者也大有人在。然而,遍观时下太极拳诸文,能够做到语出有据者十分鲜见。引用经典拳论、前辈语录不言出处,模棱两可、糊里糊涂,这似乎成了一种通病。我个人认为,这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是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些经典的出处,只能含糊其辞;其次,有的人故意回避,因为这些经典并非他们的本派之作,所以隐去作者名讳。
我曾多次与吴文翰老师探讨这个问题,他是当代对太极拳理论研究最有成就的人之一,并且出版了三本专著和近三百篇文章,都充满了理性和准确性,对我们后学树立了榜样。他和我都意识到了普及太极拳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我决定分享我的研究成果,以期更多的人了解武禹襄、李亦畲,以及武李学说,在著文立说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尊重原创者的工作。
武禹襄家住清直隶广平府(现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城迎春街,他出身书香门第,其家族于清末位居广平府“武、范、窦、黎”四大名门望族之首。他为武氏一脉迁于广平府后的第七代,其七世祖名建功,其曾祖名镇曾充卫千总。他的父亲名大勇字德刚,是一个慷慨豪爽、轻财重义的人物,对待事务果断有为,也善于排难解纷。
汝清是他弟弟,也是一位研习太极拳的高手,他生于嘉庆八年(1803年),卒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他也是进士出身,为官清正秉性耿直。在科举考试中,因坚持正义受阻而绝意仕途,但他仍以才干志行为当时大人所器,被赠封中宪大夫、兵部郎中加二级。
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忽视李亦畲先生,他是另一位伟大的太极拳传人。他的一些语录,如“彼不用力,我也不用力,我意在先;彼用力,我也用力,我劲在先。”等等,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遗憾的是,这些语录的大部分没有正确标明出处,有时候甚至被错误地使用或误解。这对于理解这门古老艺术的深层意义是一个严峻挑战。
总结来说,要想真正掌握太极拳,不仅要练习动作,更要深入理解它的哲学思想。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同时也应该尊重那些开创这门艺术的人们,他们留给我们的不是仅仅是一套动作,而是一个全面的文化体系。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