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年2月26日下午3:00至5:00。地点:本地护城河下游狭窄水面。天气:晴转多云,气温1°C至7°C。钓饵:红虫。钓法:走钓。装备:7米光威竿+4.5米台钓组合。
走钓不仅适用于路亚钓,还能通过“食找鱼”策略提高捕获率。这一技巧尤其适用于仲春时节,当鱼类开始争夺产卵地时,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优化了这一方法,并在去年的帖子中总结经验。但是,由于鱼群依然以成群结队的形式觅食,这种策略仍需不断调整和完善。
故事发生在小雨前夕,下午我来到东岸,从五十米范围内逐一寻找潜伏点。我花费了一个多小时才成功抓住三尾小鲫,但心情并不激动。当我准备离场时,在桥北发现了一条逆水平移动的物体,看起来像是一条挂着塑料袋的鱼,但实际上它正在移动,似乎是一条活的鱼!
利用多年经验,我稳住杆,让它左右突窜。我担心没有抄网,就向附近的朋友求助,他们也表示没带。但就在针扎中,那只大湾竟被另一枚钩挂在背鳍上,这样就安全了。
围观的人都说这需要强力提起,但是我认为根本不可能。我决定先翻身再说,以免因为寒冷而过早疲惫。此刻,那只大湾已经无力反抗,只好继续挑逗它,不让它喘息机会。不过,它已漂浮在水面,不再有任何反抗能力。
十几分钟后,一位路过的东北朋友赶来并提供抄网服务。他先用打击水面防止最后一次逃跑,然后稳稳将那只大湾抄上了岸。那两枚钩牢牢固定在地面上,我们看到的是个头不小的大湾(估计有三斤左右)。
我们决定收工,因为新买的抄网要感谢那个不知名东北友人,他给我们带来了正能量和帮助。而这个过程远超过“1+1”的价值。
随后,我回顾了之前的小鲫鱼,也离开了现场,而我的新买得抄网则要归功于那位东北友人。在桥上的休息处,我们回望着整个河流,可以清晰看出走钓区域只有四个点可以放线,其余全是苲草。这片区域与电视塔下的宽阔水域相连,有关之事详见我的另一篇帖子——【路亚伴我行:18】。
确实,这次收获非常可观,是两个小时内的一系列努力所得证明:“食找鱼”策略确实提高咬 钩概率,而这种技巧在分散且主动觅食的情况下最为有效,为未来的定点探底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节省时间、精力、效率高。
2025-04-24
2025-04-25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