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路线如同钢球或棒球上的接合缝,绕行于虚实之间。每一动作都有其圆圈,如王宗岳所言:“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通过实践,这些规律形成了太极拳独有的特点。
俯视图可见,每个圆圈中都有一次“s形掉头”,即折迭之处;圆周上的小圈则是转换之处,但转换小圈的数量并不固定。
意的路线,即波头的路线,在每一瞬间,都对四个方向(上、下、左、右)施加不同程度的推动力,这些推动力随着气脉而传递,从而影响虚实变化,最终反映在骨肉上。
由于意灵活无穷且不可限量,因此实际操作中已经难以再改进虚实变化。但若进一步提升,可以考虑取消意的策动。这是一种达到自然状态,如老子的“复归于自然”的境界。
关于虚实初步练习,其核心是重心转移的问题。在中级阶段,虚实与气结合,为中气转移问题;到高级阶段,则需平衡重心和气,同时在心意和劲头方面分清虚实。最高境界是不分虚实自成真理,而此过程涉及人体的心意比电磁反应更为灵活,无人工调整能赶得上,只需逐步让被调整的气和骨肉跟上去。
左起右落跻维变化,就像螺丝钉朝右转降下去,朝左转升起来。这并非简单习惯,而是由人身内中气向左或向右旋转产生不同的效果。男女身体中的这种规律可以通过简单试验来验证。此规律决定了左右对开落之间绝对关系,不仅仅相对关系。而一般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点,因为他们只能感受到外部活动,不易理解内部运动。
从中国古代有关医疗或气功书籍可见,“男左女右”、“男则左转、女则右旋”等说法。不过,由于这个规律只有少数人才留意,并且很少有人能证实在自身身上,所以它一直保持默默无闻。如果要教会人们这个规律,最好让他们自己练功夫,当达到某个水平时,他们将自然明白,而无需解释。
中气在丹田内做向左或向右旋转时,它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呢?这是因为主宰一身左右阴阳跻脉作用。当男人中的阳跻遇到向右旋轉时,只推动其中的一部分阳跻;当女人中的阴跻遇到向左旋轉时,也只推动其中的一部分阴�ffiti。这样的效果使手足阳脉变强,阴脉变弱成为开蓄过程;使阴脉变强,阳脉变弱成为合发过程。此外,还包括任督二脉开合,以及与之近似并行但功能不同的是维脉调节作用。
如何配合利用这个“左起右落”的规律呢?主要是在架子的动作上所有左右虚实,对于蓄发关系往往不得不与此规律相矛盾;另一方面,要利用这个规律,也必须等到最后“丹田气转”的阶段才行,而要充分发挥,则须等到硚循环打通后才行,我们仍旧按练习三个程序来讨论这个配合问题:
第一步,“练精化气”的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重心的移动问题,与丹田轮廓距离较远,没有发挥硚循环的问题;
第二步,“练神化神”的阶段,在此阶段开始有意识地使用丹田晃动来影响硚循环,但这些晃动还不能直接造成正常硚循环作用;
第三步,“练神还空”的阶段,此时各条血管包括硚循环均走成完整流程,丹田也能走成立体太极图路径。在这一段时间里,当丹田轮廓移到下方移动或者后方移动的时候,对应也下方走的人体阳边部份也有助长作用,同时当前方移动的时候虽然也有趋势但因尾端未通加吸提效应反而导致全身出现开的情况。当丹田轮廓移到侧面移动或者前面移动的时候,对应边上的亦上走的人体亦然,有助长作用同时前面的也有趋势但因手足放劲,使得潜入底下的阴邊氣也受呼吸影響所以任根氣仍降至腰際,全身就造成了闭合。此外还有一个特性就是把握张弛,以实现力量控制。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