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太极的柔,却不知太极拳的刚,“快”的要领在太极拳练习者中没有被充分认识和引起足够的重视,只知慢,不知快,只知慢练,却不知为何要慢练,加上门派式传授演化的原因,使得“太极拳就是慢”的要领根深蒂固,以至忽视了慢的实质和快的一面,甚至有人提出“既要快,又要叫太极拳,别人就不相信你练的是太极拳了”,全面否定了快的重要性,盲目为了“慢”而慢练,最终将太极拳练习者引入了误区。
其实,太極武學在技擊實戰中的表現形式必定是「迅」,況技對抗,雙方爭強斗勝,戰機稍纵即逝,抓住戰機,以威猛內劲,加上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便能克敵致勝。《劍論》中對「迅」字有十分生動的描述,如「力貴迅發、機貴神速、一遲即敗,一迅疾即得勢」,「進如疾風吹人、電光猛閃、愈速愈好」,「彼挨我何處,我意即到何處、氣也隨著而出,如斯響應、疾如電挚」,「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如此可見, 太極武學 的技擊與對抗性的競技運動一樣,都十分重視力量與速度。「快速」才是實戰與應用時必備的大門之一。
為達到「疾運無前」的目標,我們采取了一種獨特訓練方式——— 慢練。因為 太極武學 理法精密,比喻以水之滋養萬物,比喻以天地之變化,而我們則從其中汲取智慧。在這種訓練中,每個動作都在意念支配下進行,由內而外,以意導體,以意導氣,使意氣劑活動達到高度協調的地步,就像看錄像用的slow motion 一樣,只有動作緩慢才能便於解析分析領會動作要領,便於熟悉攻防動作移動路徑,便於形成自動化由量積累達質飛躍,在技擊時心理上只有覺得對手動作緩,但卻不知道對手動作快速。
首先通過這種 慢練 掌握獨特身法要求。身法調節是以五把弓原理為依據建立起一個理想身姿態模式,即將各部分調節成由腰脊命門為中心各環節由近端環節傳至遠端環節共5個弓組合成為統一彈性體。在意识支配下使身体以腰脊命门为中心,将运动环节由内及外,由近端环节传至远端环节,让每一个动作都达到完美无瑕,从而产生强大的弹性力,这就是我们说的 “浑然一气周身一家”。
其次再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摧僵化柔掌握空胸实腹气沉丹田求得整体协调与统一。这阶段,就是制造强大的弹性体过程需精雕细琢不断完善,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和调整成一个强大的弹性体。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如何蓄劲张弓,将身体内力的组合成为一种有效应对对手攻击并制胜的手段,那么只要一点触发,即能瞬间展现出强大力量,因此说,是从缓缓走向突然之间,从静止状态转变为爆发力的移动状态,从非线性的停顿进入高速运动状态,这种变化速度惊人的技术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心机战术。
最后,当对方来势凶猛时,我们必须能够立即回应,用更高级别或更直接有效的手段反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保持绝佳控制力与灵活度,因为这是一场双方角逐心智与肉体能力最高水平下的较量,而不是简单地用暴力解决问题,更需要的是智慧与策略结合使用。而这些都是来自于我们的独特训练方法,它们让我们能够在战斗当中保持冷静,同时也让我们的反应更加敏捷,更准确地捕捉敌人的动态变化,为战斗提供最佳决策机会。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