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太极拳爱好者练习时不常站桩,但实际上,站桩是太极拳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养生又能提高功夫。在清代的太极拳秘籍中,有一段提到“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桩”,说明了练习中土、定劲的重要性,以及“所难中土不离位”,“定之方中足有根”的要求。
太极“八卦九宫桩”秘谱指出:“桩原为练静力,必须静中寓动。静为太极拳之体,动为太極拳之用。”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深刻理解了站框对提升和加深对太極技术理解的重要性。以下我将简单介绍基本的立式训练方法。
基本上的立式包括无极立和 太極立,一般而言,每一种都包含许多不同的方式,但最基础的是无极立和 太極立。
一、无極立
预备姿势即是無極立。杨澄甫在《太極體用全書》中說明:“身当正直,意含顶劲;两眼平视,将胸拔背……此势人皆易忽略,其練習之道,用於此”。這就顯示了這個姿勢的重點應該單獨練習,以細心體會頂劲、肩肘松弛、腰胯舒展以及自我控制調整能力。呼吸要自然,先呼後吸,在呼氣時想松懈,全身從颈部開始逐渐放松至脚底;吸氣時心 靜含胸拔背,每一次呼吸、一下移动都是循環運動,以練習上下動作為主,并注重沉稳。
二、 太極 立
由起勢双手提至胸前抱球,如抱气球状五指开张,大指指天,肩肘垂直如空腋窝。这主要练习撑抱劲,其中三分撑开七分搂抱。大腿向内收紧,小腿外展,使得整个身体呈现一个圆形。此时,要像气球被抽走一样变小,同时需要像气球膨胀向四周扩散。当做出合(如气球瘪)或掤(如气球膨胀)时,可以感受到力场变化,这样可以同时修炼开合撑抱。此外,还将无穷步骤加入,即在呼氣时下沉并贯串往下松,如同沉入海底深处;吸氣时含胸拔背,上升虚顶顶劲想象自己从水底浮上来,就像是飘升于天际。这这样就把无穷步骤包涵其中。一旦达到这种状态,就能够感觉到有一种生命力的流动,无需刻意追求强度,只需让思想自由飞翔,让思考超越空间,这样就能养神养气,最终产生内力使自己的身体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情绪,那就是生机勃勃欲罢不能的心情。这时候你就会领悟到站在那里的奥秘,也会感到有一股力量穿透全身,让你的意识融入宇宙间的一个宏伟故事。
最后,我总结一下进行站式训练的一些关键点:
框功全在一抖。
莫求新奇找舒松。
内动得自有象外,
功成妙在无意中。
然后我们讨论了一些关于腰胯训练方法的大师们建议:
牛春明强调腰部要保持柔软,不可随便蹲坐,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情,对于我的长期学习非常宝贵。
杨禹廷要求打击的时候要模仿毛驴拉磨,从而保持腰部活泼和柔软,而不是僵硬使用力矩。
吴图南则提出要以梢带根,即以手腕带领整体移动,而非反过来。
汪永泉与朱怀元则倡导不要蹲坐,也不要塌腰,并且强调盘架子应该依赖于手腕完成转换,而非脚趾或臀部压迫地面,他们还特别强调意念对于运动姿态影响巨大的作用,比如说内气领导着外形行为,这一点也是很值得每个学员去理解并尝试去实践的地方。
总结来说,如果想要掌握好这门古老而复杂的武术艺术,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我们的目标。如果想要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或者说实现轻轻一招就能改变局面的效果,那么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那些大师们教给我们的技巧,比如运用意念来引导行动,而不是直接使用肌肉力量,而且始终保持正确的手腕支配整个身体转移的情况,不可过度依赖单边或双边肌肉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正确地放松,并且让整个人体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人工智能系统,然后再通过不断修炼去培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力的感觉才是真正学好这一门艺术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