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功全集:一叶笑谈各家绝学
不知从何时起,国人中说拳之风更盛,而且对于许多人练拳的态度是为了说。鄙人虽无深厚功夫,但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至少还积累了点浅见。这几日对孙门争论的热潮越来越烈,其实真是浪费精神。老一辈的拳家我还是见过不少,如杨松山、杨奎山、刘志清、郝家俊、马礼堂、李天骥、沙国正、何福生、周元龙、顾留馨等等,不一一枚举了,提起孙禄堂先生,老练家子们没有一个不服的,都认为孙禄堂先生是绝顶的高手。这本来就是早已盖棺论定的事。就如同多年后人们争论当年贝利和马拉多那会不会踢足球一样,吵得天翻地覆,简直是太无聊了。
据我多年的观察与体会,孙门的情况正如周元龙先生所言:真正传人的极少,因为孙氏拳在长久时间内都是师选徒,而不是徒找师。记名很多,但并不教你真本事。这与钱无关,全在缘分上。真正得到孙氏拳真传的人,我听闻除了孙存周外,在上海只有支燮堂。而支燮堂有个寿关顺,他确实拥有超凡的功夫。此外,还有一位原浙江省武术队教练凌耀华,他也是孙门传人的,也能发挥出一些鳞半爪般独特的手法。不过,从我的看法来说,这些都只能算得上俗中佼佼或庸中铮铮,并未脱俗。
相比之下,我觉得北京还有几位也值得一提,如张振华虽然没什么实际战斗经验,但是他的技术理论颇为精湛;而且他对古代兵器有着深入研究,对于各种武器都能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这种知识面广泛的学习方式让他成为了现代武侠界的一大特色人物。但总体来说,这些都不能算作真正脱俗。
至于杨氏太极,一些人认为到了杨澄甫之后,就没什么可吹嘘的地方。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话。在我的理解里,杨澄甫先生确实在散手和推手方面表现出了非常高超的手段。当年他去广州时,即使借用了一幢小洋楼给他住,还送给他两个小姐(相当于现在的小三),这足以证明他的威望和影响力。而且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我认为上海还有几个好样的传承者,比如田照临、一支叶大密、一支褚桂亭,他们都是好的代表人物。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武学,每个人心中的“脱俗”标准都不尽相同,有的人可能更多追求的是技巧上的高超,有的人则更多注重实战能力。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去,使自己的身手更加灵活,同时又能够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路线选择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可以尊重彼此,不必要过度批判别人。
最后,再次强调一点,那就是每种武术体系都有其独到的魅力和价值,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如果我们能从容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充实,也许甚至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脱俗”的境界。不管如何,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让不同的声音互相激荡,以期达到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大目标。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