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中说拳的越来越多,而且对于很多人练是为了说。鄙人虽功夫一般,但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至少还积累了点浅见。这几天对孙门争论的挺激烈,其实真是浪费精神。老一辈的拳家我还是见过不少,如杨松山、杨奎山、刘志清、郝家俊、马礼堂、李天骥、沙国正、何福生、周元龙、顾留馨、万籁声等等等等,不一一枚举了,提起孙禄堂先生,老练家子们没有一个不服的,皆认为孙禄堂先生是绝顶的功夫。这本来就是早已盖棺论定的事。就象多少年后,人们争论当年贝利、马拉多那会不会踢足球一样,吵的天翻地覆,简直是太无聊了。
据我多年的见识,孙门的情况正如周元龙先生所说:真正的传人极少。因为孙氏拳多少年来都是师选徒,而不是徒找师。记名很多,但不教你真东西。这与钱无关,全在缘份。真正得孙氏拳真传的,只除了孙存周外,还有上海只有支燮堂。此外,还有一位原浙江省武术队教练凌耀华,也算得上是有实力的。他掌握了一些高深技巧,对于推手和散手都有很好的理解。
北京也有几位好手,如张烈,他虽然技术高超,但是他的打法和传统中的太极大相径庭,是他自己的一套。在我的看法,他只是个高水平的人物,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太极大师。而黄万祥虽然也是有一定的功力,但是他的打法也只能算是个层次较低的小将。
至于余永年的情况,我认为他并不能算作是一代宗师级别的人物,因为他保守性较强,对于新的变化并不愿意接受。而其他一些小人物如白普山童旭东他们更多的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学习,而不是通过家族或社会关系去获得这样的身份。
关于杨澄甫的问题,有些人认为他之后的人都没什么真本事,这是不公平的话。当年杨澄甫在广州的时候,即便李济深都不仅借给他房子,还送给了两个小姐,这说明他的确拥有非常高超的手艺。在上海还有田照临叶大密这两位,他们都是非常出色的太极拳运动员,他们掌握了一些独特的手段,对于推手和散手都能展现出非凡的情趣。
至于吴式太极,它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一般来说它更偏向健身。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确实能够带动人的气血流通,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如果我们要讨论最具代表性的吴式太极,那么赵寿村和常远亭他们应该是不容忽视的人物,他们各自都有一套独特而有效的手段,可以用以提升个人体质或者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进行使用。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哪一种形式下,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挑战自我,以达到更高层次的地步。不管是为了展示自己,或许只是为了个人修养,每一次挥舞每一个招式,每一次站立每一步,都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也才能体验到那种被称为“脱俗”的境界。不过这种境界又岂止是一言难尽?
2025-05-15
2025-05-15
2025-05-15
2025-05-15
2025-05-15
2025-05-15
2025-05-15
2025-05-15
2025-05-15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