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太极拳24式从含到展一套完整的身法解析

太极拳身法的“含与展”探究

一、揭秘“含展”

在太极拳中,“含”指的是包含和容纳,“展”则是指伸展、扩张、拉长和拔起。作为太极拳中的术语,“含展”是相辅相成的矛盾,代表了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在实践中,这意味着要在身法上实现蓄收与拉长,即合拢并且对抜拉长。这不仅包括肢体之间的前后对抜拉长,还包括上下方向的对抜拉长,要求脊柱能够产生上下方向的运动。

二、“含展”的重要性

“含”的基准:气沉丹田

太极拳强调气沉丹田,以便降低重心,稳固下盘,并利于技击。要实现气沉丹田,就需要掌握正确的身法“含”,即使脊椎各节在虚虚对准的情况下保持松直下沉。同时,这也会实现其他要求,如沉肩坠肘、松腰落胯等。“含”不仅涉及胸部,也要求腰椎内隐,使命门外凸,腰隙两侧肌肉放松,胯根向下沉着。

“展”的关键:支撑八面精神

“展”让脊柱上下方向进行对拔拉长减少身体"S"弧度;它帮助吸气增加深度和氧气摄入量,同时使身体积蓄更多能量。通过腰椎位置上的活动,我们称身法中的"展"为"展腰"。这有助于舒缓肢体,让人提起精神,并使拳架更加圆润饱满,充分显示内在精华。

含发动力源

太极拳能量来自何处?我们的先辈早已告诫我们:“其根在脚,其发于腿,其主宰于腰,其形于手。”(摘自武禹襄《十三势说略》)因此,对主宰于腰这一点大家都认可,但如何运动才有效地达到这一点就各有所见,有些忽视了腰部运动,而有些则认为没有能力执行而否定其作用。不论如何,不做到有效呼吸和合理折叠,以及达不到基本要领,都会影响到整体动力源。而实际操作中,如果忽视或不能执行良好的行走状态——左转右旋前进后移以及不可忽视的脊柱上下的对拔运动,即膝盖关节区间中的膝盖压迫作用,那么就会大打折扣。

三、如何实现含展?

“含”,即让脊柱内隐。

配合吐息,使两肩向下陷落,让四梢之气血汇聚腹中丹田,将两胯根稳固朝向地下托起尾闾朝向前方,上升至高处,与命门后凸相应。

“往”,当每式结束进入另一式开始时,就需用到“往”。关键是在身体两端出现反方向移动,即尾闾向下的移动,大椎百会随之提举,使得脊柱"S"弧度变小长度增大。

检验身法是否具有完备性,可以通过呼吸来感知。当呼时为藏,当吸时为开,无呼无吸,则既未藏亦未开,以保持整个躯干平衡。此言之,在行拳过程中,每一次呼吸必须伴随着身法恰当的一次隐藏与展示,从而保持整体稳定性。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隐藏与展示是不完整或者说是不连贯的事务,因此必须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