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节节贯穿”,我想深入探讨。各位武术爱好者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它是一种流畅的动作,感觉如行云流水;有的相信它能促进内气的运行;而有些人则强调在发力时脊椎的快速晃动,以至于使出的力感似涌动般强烈,即使是微小力量也能让对方“飞”出几步。
我基于老师的指导和个人练习经验,对“节节贯穿”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见解。我认为太极拳中的很多要求都是相互依存、不能分割的,这一点我的老师早就提醒过我们,要将其进行“节节分家”。因此,让我们先来寻找这些“节”。
当肘部下沉,大臂与上臂之间形成一个明显的界限,就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的“节”。同样,当手腕抬起,小臂与手指之间也会出现界限,而坐腕时,手指与小臂间也是如此。这一系列的小区隔,不仅局限于上肢,还包括下肢和躯干,以及五指紧握时产生的多个细微界限。
那么,“節”又有什么用呢?通过分出了许多这样的界限,我们就形成了许多张弓,正如拳学中所述:“身备五张弓”,这只是大致方向,更细致地观察就会发现除了这五大方向之外,还有无数小弓。在每一次身体运动中,每个弓都成为我们的防御线,每个节点都是发力的支点。
当我的手触及到对方来的力量,每一个弓都成为了阻挡之处,我必须确保每个节点(即每个“節”)都保持适当角度。如果不然,那么就是失去了防御能力。当我保持这种状态,对方来的力量处处受阻,我反击时,也是整体协调的大、小、大的配合。
试想一下,如果你要把物体用箭射出去,与使用单纯的手或脚相比,无论自身如何发挥差距不会很大。但如果你使用上了箭矢,那效果就会完全不同,它能够以更高速度带走更多力量,同时消耗更少能源。而当所有这些箭矢同时发挥作用,其威力可想而知。
现在,让我们再次审视“節節贯穿”的含义。当对方攻击过来,从最细微的手指开始,然后逐渐由手腕、上臂,一路跟随到肩膀,使得几个关节同时在旋转和伸展中工作,而不是简单地一举子弹式猛扑那样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这样一来,无论是在防御还是反击方面,都能够有效应对对方,因为每一次接触都会在某个特定的点断开劲道,从而避免全身承受冲击。此外,还可以通过公转、自转等技术进一步引导对手,使整个过程更加平衡、高效。理论虽复杂,但实践证明一切——只需亲自动手,便能迅速领悟其中奥秘。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08
2025-04-08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