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猫形步十大真实武功秘籍物品练法

我曾见过一些练习太极拳的人,看到书中提到“猫步如行”这句话,误以为这是形容词,用来描述练拳时的轻灵稳健,就像家猫或野猫一样。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的理解。传统太极拳中确实有一个叫做“猫形步”的单独练习,它在书籍和杂志上很少被详细介绍。

我们平时走路是先用前脚,然后用后脚撑起来,但“迈步如猫行”却不能这样做。名家郝少如先生曾经说过:“不许后脚用力,要让前脚站稳了,然后慢慢地移动后脚,而且当后脚放置在前面时,在重心还没有移动过去之前,还要能够无费力的抽回来。”我的老师林墨根先生也教导过我:“太极拳中的‘猫形步’体现的是腰胯带动四肢的虚实运动,要下苦功把它练到位,即便辛苦,也能增强腰腿的松弹沉稳之劲。”

猫的走法是将四条腿抬起一条,同时还有三条腿支撑着,而人则不同,只抬起一条腿,其余的一条腿支撑身体,需要注意平衡与协调,并且要“刻刻留心在腰间”,尤其是在慢行的时候,那只支撑下的腿会更加疲累。太极拳中的每个举手投足都依赖于腰胯,所以“猫形步”与腰胯关系密切。如果作为追求太极拳技击艺术爱好者,不加练习腰腿功夫,则会因为基础不扎实而限制技术水平。

“猫形步”分为两种,一种是慢练,一种是快练。一般来说先学好慢练法,当熟悉之后再学习快练。在此,我将介绍如何进行“猫形步”的慢練法训练。

开始于右脚站在前的右弓姿势,是先放松会阴穴(进退过程中)与右边的腰胯,同时眼神向前上方看。当从右髋关节松至膝关节,再至足底涌泉穴时,右脚跟外翻45度,让整个足部贴地并保持身体协调。一方面缓慢转动腰胯向右,使得左脚跟离地为止。此外,还需放松左肩,此时应感到更为沉稳。这就是第一阶段。

接着第二阶段,将左腹股沟放松,然后以此作为转换点,让腰胯向左旋转,同时命门穴意领向前,上身微微仰头。此时左膝往前轻微屈曲,与此同时由右膝托住左膝,一直转动至左涌泉穴离地为止。

第三阶段,将双臀垂落下敛,有一点倾斜感,从而使得左膝进一步松开,但只有剩下小指点触地面。而第四阶段,则是一个徐徐、轻灵迈出 左一步,同时想象自己即将陷入深渊般的心情,将紧张感释放出来,每次都是逐渐放松大腿髋关节、膝关节、小臂及踵骨,最终再次落回自然状态,使得整个大腿成为一个柔软、沉稳的基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尝试通过内气吸引重量从原本较重的大圆圈(两侧)吸收进入丹田气海区域,再让其流回到另一侧的大圆圈,如同水波般自然流淌,以达到一种既有力量又温和舒适感觉的情况。

当你学会了这种方式,你就可以继续学习快打版了。在这个基础上简化动作重点使用内气带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丹田气池驱散命门穴比速度更重要,更具代表性,更具有变化。但请记住,无论是否迅速,都需要充分考虑虚实之间非常复杂的情绪逻辑,以及每一步踏下的虚假预演,即所谓预推运动。我相信这样的感觉才真正捕捉到了传统武术之所以称之为武功秘籍的精髓——即使最简单的一些基本技巧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层级和智慧深邃的思想观念。你必须明白:虚不是完全没有力量,而是一种预备性的活动;实际也不仅仅停留于占据某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不可察觉的事物发生。这正是我对快速版本要求掌握的一个核心概念——灵活变通,仿佛就是那捕食动物捕鼠时候扑击风暴一般瞬间爆发出的精神态度。这才是我们的目标所在!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