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自90年代初开始习练太极拳,经过多年的学习探索,对太极拳中的对称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此分享自己的浅见。太极拳要求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的对称运动,其中每个部分都需与众不同,但又必须协调一致,如同自然界中万物的生长规律。
首先是上下的对称关系,主要体现在虚实之间的平衡之中,即逢上必下,升中有沉。这要求在每一次动作中,都要注意到身体各部位的虚实比例,一般认为腰以下占六分,而腰以上占四分。在练习时,要确保每个动作都是按照这个比例来执行,这样才能达到身轻如燕却稳如磐石。
其次是左右对称关系,这方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当手臂或腿部发劲时,另一侧应相应地放松;第二,每当右侧做出某些动作时,左侧也应该同步进行;第三,在很多情况下,无论右手还是左手发劲,都需要对方侧身调整,以保持整体的一致性和平衡。
最后是前后的对称关系,这包括退步与进步的结合,以及在任何时候都要考虑到后方的情况。例如,在“倒卷肱”这一招中,由于需要从前向后移动,因此在退步过程中,也需要预留空间以便随后再行攻击,同时保持整个身体姿态的一致性。
总结来说,太极拳中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总体对称关系是一种内在联系,它不仅仅是形象上的镜像反射,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统一和谐。在练习时,我们应当努力将这种统一感融入到每一个动作之中,使得整个练功过程充满节奏感和美感,从而达到心灵上的舒缓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