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搏击术无不重视招数、招法的运用,甚至把秘不外传的招数、招法当作看家之宝,奉若神明,认为招法神奇灵验是保持自门自派武术地位的关键。但是,太极拳在中华传统武术、武学集之而大成的基础上,摆脱了这种传统的观点和方法,更注重劲的训练、劲的效应,把中国古老搏击术理论和实践推上了一个更为科学、新层次、新水平。
《拳论》强调太极拳过程要“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劵而阶及神明”。这一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 招与劲关系,说明在太极拳过程中,由招到劵具体锻炼方法和递进次序。懂劵,是太极拳有着特殊搏击效应关键所在。长期练习者讲究用招,而不会用力,其实未学会或尚未迈入太极门坎。那么什么是太极拳中的力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力与力的区别:一、一侧生来就有的本能,不是后天练习出来技能,每人都有力量,只不过量大小不同罢了。一方弱者力量小,一方强者力量大,但却不是如此。另一方面,一些人通过后天特定的训练获得了一种特殊技能,这种技能使得弱者也可能具有较大的力,而强者也可能拥有较小的一份力。这主要因为力的方向性单一,只能集中于一个点;而一种名为“内气”的东西能够让四面支撑,使形动则可以随意发出许多不同的力。
经过上述区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定义:一种合乎意念(意)、呼吸(气)与肌肉力量(力的)三者的协同运动技巧叫做“内功”或称为“真功”,没有意念与呼吸支持只是普通人的努力,或称拙劳,加上这些支持的是真正高超技巧,被称为真正有效发挥出的“内功”。
从宏观角度,将这类技巧归纳,可以将它们分为三个层次:
一、一种被称作沾粘连随技术,它要求打架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主动攻击对方,也不等待对方攻击自己。而是一旦对方移动,就迅速追踪并接近对方,从这个状态开始,以最敏捷的手段去捕捉对手,然后利用捕捉时产生的情绪反应来决定下一步行动。此时,即便是在对手不知我,我独知其境的情况下,也能顺势出手,这样会更加自然、高效。
二,在以此原则作为前提下的具体应用,如掤(推开)、捋(拉扯)、挤(压迫)、按(压制)、采取防御姿态并准备反击、挒护身以及肘部攻击等八种基本技术,每个技术都包含了沾粘连随原则。在使用这些基本技术时,要始终遵循这个总原则,让每一次操作都充满不可预见性,以达到最大化效果。
三,在微观层面描述,那么我们还有拧裹缠绕敌人的身体部分然后迅速释放出去造成巨大冲击;崩炸就是突然间施加巨大的爆炸性的力量;弹抖给予敌人以快速震荡作用,使其难以稳定站立;钝挫就是施加给敌人的坚硬且持续不断的一系列打击直至耗尽其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