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震脚?观看部分学员的演练后,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将以下内容进行讲解和分析:
一、原则
震脚必须如同出拳一样,实现“用意不用力”,这就是震脚的根本原则。要理解这一点,就像拍打空气时掌心保持空旷,以产生响亮的声音并释放足够的力量。
二、要点
五趾分开,脚面平坦放置于地面上,“足心含空,涌泉穴要虚”,就像拍打巴掌时掌心为空,而声音大而有力。
震脚之足需意到气到力到,并且发挥寸劲:
要求:在接触地面的瞬间,要先完全放松腿部,让身体通过惯性来击打地面,同时保持重心稳定,不让震脚带来反作用力。这意味着当你开始震脚时,你已经准备好防止由于振动而对膝关节、腰椎或大脑造成伤害。
好处:因为提前停止了力量输出,当你完成了震步之后,没有反作用力会影响你的膝关节、腰椎或大脑,从而减少受伤的风险。
错误:在执行震步时,一定要避免使用足跟落地,因为这样做会使身体随着落下的足跟移动,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方法。当你以这种方式执行振动,整个过程中的反向力量直接传递至你的足跟、大腿和脊柱,然后最终达到你的头部,这样的长期练习肯定会导致损伤。
三、双方摇摆
为了应对距离较远的敌人或者改变自己的不利局势,陈氏太极拳采用跳跃技巧接近敌人或化解对方攻击。为了确保在落地后能够迅速转换为攻击状态,我们首先需要在地面上的一个单独的一次振动,以探测敌人的虚实,同时起到缓冲作用。这样的单独一次振动是必不可少的,它只能是单手(或单足)进行,而不是同时进行双手(或双足)。尽管名为“两次摇摆”但实际上是在依次落下,每次落下都会分清虚实。
无论跳跃多高,都要求在降回来的那一刻保持稳定的姿势,如现代竞技太极中常见的一种姿态,即正马步,但这并不常见于传统套路中,即便如此,它虽然美观却缺乏实际战斗价值。
当身体即将从空中降回并准备再次踏在地面上时,我们就开始进行第一次的地板碰撞。在这个时候,那个正在碰撞的地板上的一个小部分被定义为虚,而那个没有还没触及地面的另一只,是实。在这个非常微妙和困难的情况下,如果距离过远,你可能无法成功触摸地球,所以没有任何缓冲效果,全身重量都压在那个地方的人很容易失去平衡。而如果距离过近,则不会有时间放松,因此通常会导致另一种错误——直立踩踏,使得重量随着它一起向下沉陷。此外,在偏马步与仆步之间加入这种同步运动相比于没有任何阻碍力的正马步,更增加了复杂度,使其几乎难以掌握。
四、两种技术意义:
一种形式是陈鑫所描述的那种:“轻轻一跺,就像是金石交鸣。”这是针对敌人的某个关键部位,用来击破他们的手法。
另一种形式涉及的是进退之间快速变化的心理与物理空间:“引导进攻的手段,在手臂与腿部之间行走”。例如,“掩护肘锤”、“指尖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