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不是松得开合得住正是简化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的精髓吗

陈式太极拳,自古以来便被誉为武术中的奇葩,它不仅能够养生,还有着令人瞠目的技击效果。据拳前辈所说:“挨到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其神威震慑了无数江湖儿女的心灵。那麼,陈式太极拳如何练出超强的功力呢?各家拳论各有千秋。余人多年来认为,练就整体劲是陈式太极拳超强功力的关键之一,而“松得开合得住”与整体劲的形成密不可分。

有的拳论云:“得大松者得大道”,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松”在太极中的重要性。所谓放松,是指在立身中正的基础上,全身关节都要松开,肌肉全都放松。拳论中讲“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只有真正的松才能使筋骨伸展拔骨,使经络活泛气血畅通,使腹胸静默气腾然,使心下沉降气沉丹田。这就是为什么不会“ 松”的人是绝对不能做的,因为它决定了整个过程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松”的理解必须是辩证地加以认识,不仅仅是不动,也不是懈怠,而是在能量流转、潜能释放时达到一种理想状态。

此外,“合”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太极拳图说》中提到的内三合外三合之说,就是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外三合,以及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的内三合,这些都是表达了“合”的重要性。“合”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劲整”,我们行功走架时始终要求一动全动,上下相随、中间贯穿,这本身就是一种协调和融洽。而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练习周身上下的每一个部分发力,将它们集结成一体,在点点爆发力量。这需要脚下稳固,如果不稳,就像没有根基的小树,那么身体尽量放松,从而使下盘自然稳定。当脚下更稳健时,一切弹抖力量就会更加有效地发出,以足蹬地面反弹力向上传递,最终将力量传输到发力点。这种高度一致且恰当配合的是什么?正是一种完美无瑕的协调和融洽——这就是我们说的"解散"。

最后,让我们以"掩手肱拳"为例来看一下"解散住"对于整体劲爆发至关重要性的讨论。在预备姿势中,要保持立身平衡,然后用左脚微步前移,与右脚形成弓步姿态,同时腰部轻微转动并拧裆,以便后续快速转换方向。此时,全身应保持柔软,如同弓弦拉满,只待触发即可释放全部潜能。当重心迅速向左移动,并利用地面反作用力蹬右足,同时转腰及膝盖及踝关节,便会产生巨大的爆炸性力量。此时,由于整个身体紧密合作,每个部位都精准配合,无需显露任何破绽或空隙,因此最终实现了一次完整而高效的人类运动艺术——这是由精确控制和深厚实力的结果。

因此,“解散住”和、“解散开”的关系紧密相连,没有它们两者的结合,就无法完全激发出人类最真实最原始也最强大的潜能。如果只有一半完成,那么必然存在不足之处,即使只是稍许缺失,都无法达到最佳效果。而如果想要真正掌握陈式太极打造完整的一气之真实风采,那就必须认清这一根本原则:既要让身体全面开放以允许每个部分自由活动,又要确保所有这些活动之间具有完美同步化,这样才能够激发出那种瞬间冲击一切物质障碍并摧毁一切防御壁垒的大势力。不过,只有同时具备正确理解以及不断修炼这样的技巧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否则,无疑将陷入永远未知的地狱般循环之中。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